交汇点讯 3月20日,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爱防疫一线社区工作者”的通知精神,南京市建邺区民政局、建邺区社工协会组织开展全区一线社区工作者“守护灯塔”——社工关爱计划服务。
该计划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为防疫一线社区工作者提供心理援助技术指导。参与心理疏导的社工们表示,希望疫情结束,办一场“吐槽大会”,疏解一下疫情以来累积的疲惫和心理压力。
此次心理援助的线上方式,是通过填写心理压力电子问卷调查来搜集信息。记者看到,问卷调查的题目专门针对抗疫一线社工设置。比如,您对最近两周内自己的情绪状态评分是(1-10分)?您是否需要更为专业的心理评估,以助您了解自己的状态?提升“职业幸福感”,您关注的主要因素是:A.让付出和努力被“看见”,得到更多的认可B.让薪资水平和实际能力、价值更匹配C.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D.梳理职业目标和规划,发展通道更清晰E.兼顾家庭和事业,更好地平衡时间F.定期、系统且贴合需求的培训,不断促进成长……
线下则通过心理压力面谈方式进行。今天下午,南京市建邺区守护稚翼家庭服务中心理事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黄艳一行来到莫愁湖街道文体社区开展社工心理压力面谈。
文体社区党委书记吕欢在和心理咨询师面对面时敞开了心扉。她说,从大年三十开始,社区就进入战斗状态,一直持续了近两个月,这根弦还不敢松。“最近疫情进入新阶段,要高度防范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我们依然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
据悉,最近一段时期,社区工作人员要时刻准备接境外回宁人员去隔离宾馆。需要隔离的辖区内居民几点下飞机,他们就要几点在指定地点等候。“我们凌晨四点都在接人、送人。隔离人员一下飞机,回来的路上我们就要电话沟通,希望得到对方的理解和配合,以便一下车就能顺利完成各项手续的办理。”文体社区主任高李秀说。
很多天见不到高李秀的孩子电话里委屈地问:“妈妈,你还要不要我了?”疫情期间,让社区工作者委屈的事着实不少,疫情初期居民不了解严重性,对小区封闭式管理、隔离规定执行等不配合;社区工作人员装备物资不足,穿雨衣接送隔离人员……高李秀说,好在随着防控阵线的全面拉开,越来越多的居民配合、理解他们的工作。
除了防疫,社区的事务性工作也是千头万绪。吕欢告诉记者,她一人就担任五个职务:网格长、街巷长、河长、楼门长、桶长。“河长需要巡河,桶长是专管垃圾分类的,事情越多、责任也就越大。但社区不是一级行政部门,没有行政执法权,很多事情想办好有难度,办不好自己也会有挫败感和无力感。挣钱少一点没关系,我还是希望在这个领域做出成绩,大学学的就是社工专业,做社区社工十年了,还是非常有社区情节的。”
据悉,让社区工作者难办的事情着实不少,比如机动车报废排查,金融诈骗非法集资排查、河道环境巡查等,都需要专业知识背景,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社区,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调查发现,身份认同、工作内容、收入待遇等,是目前一线社区工作者最关心的话题。一方面社区工作者希望各级各部门在分派任务时能统筹派发,并设立门槛,真真切切地为社区减负。另一方面,他们还希望有实实在在的援助,比如心理减负,请心理咨询师提供个人或者团队辅导,纾解压力,以利于更好地服务居民。
与心理咨询师面谈时,他们还呼吁,政府的关爱措施能更实在和接地气一些。比如打通社工晋升通道的天花板,让优秀社工人才有更好的前途;帮助社工建立交友平台、租房平台,为收入不高又整天忙于琐事的社工提供一点温暖,用温情为社区留住专业服务人才……
交汇点记者 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