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镇江公安疫情防控前沿阵地上有一种力量叫“我是老民警”。岁月不经意间染白了他们的双鬓,却不曾改变他们无私奉献的忠诚本色。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忠诚履职、勇于担当。疫情期间,他们主动走到疫情防控最前线,尽责履职,全力投入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人民警察的初心和使命。
李宏根:做好境外归来人员“摆渡人”
今年58岁的民警李宏根,2016年开始在镇江句容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工作。随着疫情防控重点的转变,3月6日,大队组建“境外归来人员收防组”,需要两名民警轮班从昆山、镇江、禄口机场、高铁站转运境外归来人员,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在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老民警李宏根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报了名。
执行转运任务期间,半夜两三点接到调拨单是常态。“转运最重要就是准时,可以提前到接驳点,但绝不能迟,一分钟也不行。”为了不打扰到家人休息,李宏根单独睡进了一个房间,每天深夜回到家,他只能打开门远远地看看母亲和妻子。
境外返句人员是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同时也要照顾他们的情绪。“我们必须保证随到随接,避免等待时间过长,引发风险。”每次接到单子,李宏根戴上口罩和护目镜,驱车前往接驳点,对接医护人员、核对转运人员信息、送至指定隔离点……转运过程中不少人有担忧、有情绪,解答防控措施相关问题、尊重返句人员风俗习惯、解决合理诉求、给与心灵抚慰,李宏根面面俱到。
12日,在开发区隔离点安置完一名返句人员准备离开时,对方突然情绪激动,通过翻译得知,他担心点餐问题。考虑到外籍人员语言不通,不会使用外卖软件,李宏根请翻译老师将菜单译成英文,又协调隔离点找来洗衣机和晾衣架。“这个时候理解为重,要最大限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截至3月19日,李宏根从各接驳点转运境外归来人员18人。他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做好境外归来人员的“摆渡人”,以实际行动筑牢“境外输入”最牢固的防线。
房永新:接警中,将自己的口罩送给市民
作为一名巡逻处警民警,镇江京口公安分局学府路派出所老民警房永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着辖区的平安稳定。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退休了,本应该在退休前换个“轻松”点的岗位,但是想到所里人手不足,他没有向组织提出“休息”一下,而是继续奋战在“抗疫”一线。
疫情期间,人人自危,几乎所有人都呆在家里,但老房依然每天都要在外奔波。每次值班,他都要在辖区巡逻,确保娱乐场所关停,没有人员聚集。每次出警,他都要全副武装,防止交叉感染。这个时候的值班巡逻,不但身体上很疲惫,还要承担极大的心理压力,连年轻人都直呼吃不消,但是老房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有事情只要喊一声,他保证随叫随到。
2月4日,学府路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某小区门口,物业工作人员因有业主不戴口罩,发生纠纷。正在附近巡逻的房永新立即赶到现场处置。到场了解到,业主姓赵,本是想出去买口罩的,结果被物业工作人员拦下了。他心里感到很委屈,就跟物业工作人员吵了起来。
了解这一情况后,房永新劝说双方不要激动,在非常时期要互相体谅。双方冷静下来后也不再追究此事。但是赵先生没有口罩出门还是不妥,房永新将上级新配发的备用口罩交给赵先生,让他一定要注意安全。赵先生十分感谢,表示买到口罩后一定会专门到派出所还给房永新,房永新笑着摆了摆手!
孙福生:对外地返镇人员逐一上门核查
“一天接打100多个电话”“连夜完成40多户湖北、浙江籍住户的摸排工作”,这是56岁的社区民警孙福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一天的工作数据。
孙福生是镇江丹阳市公安局陵口派出所社区民警,负责的煦庄社区是制鞋业集中区,辖区内有1个皮鞋工业园、1所中学、2个行政村,60余家企业,常住人口6400余人,其中出租房屋242户、暂住人口2347人。
疫情防控工作启动后,孙福生根据平时工作收集的住户情况,带领辅警、社区网格员,对照辖区内湖北籍、浙江温州、台州籍暂住人员名单逐一上门进行详细核查,向已返丹的湖北、浙江籍人员宣传防疫知识,掌握并登记其活动情况和身体状况,共核查湖北、浙江温州、台州籍人员55人,建立个人档案55份。
为了动态掌握返丹人员情况,孙福生每天要在各个自然村之间不停穿梭,督促检查各村疫情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2月3日一早,孙福生得知浙江温州返乡人戎某居家隔离发热38.3℃,并传染其母。他按照疫情防控处置要求,立即向所领导汇报,并协助村委会安排人员将戎某及其母送医院检查,同时在村庄部署防控措施,寻找其密切接触人员,并安抚村民情绪。经过10小时连续工作,直到市中医院确认该戎某及其母患普通感冒,孙福生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所继续其他的核查工作。
随着国内疫情情况好转,煦庄工业园区迎来了复工返工热潮,为避免输入性疫情传播,孙福生连日来坚持每天走访企业,对各企业单位的复工防疫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指导,督促企业建立疫情防控处置工作预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妥善做好防护物资保存等工作。孙福生还与各企业负责人建立了微信群,加强了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沟通,有效保障了返厂员工信息的畅通。疫情期间,老孙累计走进企业60余家,核查返厂复工人员800余人,对园区的企业做到了全覆盖走访排查。
袁正和:站好最后一班岗,助力企业投产
3月9日,镇江丹阳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危险物品管理中队民警袁正和正式退休的日子。当他拿到退休证的那一刻,他忍不住哽咽了。因为他真心爱着警察这个平凡又伟大的职业,并在复工复产疫情防控督导工作中站好了最后一班岗。
2月10以来,镇江丹阳市各单位陆续复工复产,不足“满月”就要退休的袁正和,主动请缨加入丹北镇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督导组。袁正和身患高血压,身边时常带着降压药,妻子赴上海照顾女儿,家中87岁的老丈人需要照顾。但他在抗疫期间,从没因为工作忙碌表露出一丝怨言,更没因为即将退休、身体原因向组织申请照顾。
“自己遇到的都是小困难,国家遇到的才是大困难。”袁正和说,关键时期他更能感觉到警察荣耀,能够为国尽力,是一种光荣。他深入企业一线,指导检查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严格规范,共督导检查企业100余家,开展疫情防控宣传200余次,发现问题20余个并逐一及时指导纠正,企业十分感谢。
严峻的防疫形势让这位从事多年基层工作的老党员、老民警,深感防控的重要性及艰巨性。在督导中,袁正和发现某医药企业准备研发生产某型消毒防护用品,他立即向治安大队汇报,主动介入对接,在1天内指导企业完成备案手续,让企业迅速投产,第一批消毒物资成功送达火神山医院。
有着36年党龄、9年军龄、32年警龄的袁正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品质,用热血情怀展现了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
周镇:善用信息化平台做好疫情防控
今年60岁的周镇是镇江四牌楼派出所社区民警、四级高级警长。对他来说,藏蓝色警服就是责任与使命,就是每时每刻细致入微的坚守。
周镇对于各种信息化平台轻车熟路,上手就会,一用就精。“老周师傅使用电脑时你去瞅几眼,总能学到点小技巧。”对于所里年轻民警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宝贵的财富。
网格化治理,一直深刻地印在周镇的脑海里。他清楚地知道辖区内的小商户、场所、流动人口出租房。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周镇深入社区开展防疫知识宣传,针对在家的空巢老人,周镇会联系社区进行每日关怀,掌握动态信息。现在是疫情防控攻坚的关键时期,周镇积极面对“返工潮”、回国人员,线上答复复工、返镇须知,线下登记人员信息,做到数据核准明晰。
谈及退休,周镇说:“从89式警服到现在的藏蓝色警服,我的警服变过,但警色没变过,更不可能褪色。”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周镇直奔一线,对接社区进行走访摸排,关注社区关爱对象。这时候的周镇电话是打不进去的,他不是在反馈信息,就是在和群众对接核查。
周镇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方法一面细致核查,一面刨根问底,紧接着就是实地走访,数据明晰、情况核实,了然如胸。一个多月的时间,周镇共核查各类人员1200余名,就是在深夜上门也有20余次,为社区的防疫工作扎实了基础。
再过一个多月,周镇就要退休了。这次疫情防控“大考”,对老周来说是一场期末终考,他全身心投入,没有丝毫松懈,他用行动,为身上的藏蓝色警服最后敬一次礼。(全媒体记者 解斐 通讯员 戈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