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片儿警,扎根汉西门社区,一干就是16年;
他为人父、为人子,独自抚养女儿,照顾82岁高龄行动不便的老父亲,撑起家里的一片天;
他是“平凡”人群中的一员,却在战疫曙光初现的春天,留下了逆行的背影。
田明,男,中共党员,1968年10月出生,生前系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止马营派出所一级警长。4月21日晚,田明倒在了抗疫一线,永远地离开他热爱并奉献一生的公安事业,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1岁。
生命最后的12小时
4月21日上午9点半,田明早早的就来到了汉西门社区警务室,和与他搭档了5年的协管员左震一起,为接下来即将调解的一起户口迁移纠纷做好准备。查询底档,核查资料,寻找法律依据,他知道作为调解方,自己必须业务过得硬,政策把得准。双方到场后的一个小时,他摆事实、讲道理、斡旋沟通,很快让这样一起老大难的户口难题遇到转机,双方也达成了初步的一致意见。
下午2点,田明挎着一个警务包,和同事们来到了自己的“管段”,对沿线的餐饮、旅馆等店铺开展消防检查,按照“打通生命通道”专项行动的要求排查消防隐患,并对复工复产注意事项做好防疫提示。他的工作包里,还装着他的警民联系卡、工作笔记本和消防检查的制式台账。
晚上6点,结束了纠纷调解和消防检查工作的田明,仍在不停地打电话、发微信、摸底数、查情况。手机里的最后几条微信,田明发给了左震。“白天他的工作排的很满,本来通知我晚上一起下社区进行走访,然而他却‘爽了约’。”左震说。
原来田明临时接到通知,加班参与了分局开展的专项行动,他和同事对新街口周边进行治安清查,走访检查了11家单位。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平凡的他一如既往、默默守护着辖区的平安。
一线抗疫的60多个日夜
大年三十当晚,田明在万家灯火、阖家团聚的日子里临时接到工作通知,放下年夜饭的碗筷,第一时间回到了派出所,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之后的60多个日夜,他都坚守在社区一线。
田明是一个细腻感性的人,他在防疫工作中从来不是用冷冰冰的态度面对人民群众,而是用柔性的理念,人性化做好防控和隔离措施。
3月10日晚上11点,止马营派出所接到防控指挥部指令,要求对侯家桥小区某居家隔离住户进行核查。已经下班回家的田明,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回所参与工作。核查过程中,他了解到该户居民的一件烦心事儿,原来该住户从外地回来后,将汽车停在了沿街的收费停车位,但是居家隔离无法出门,连日下来将会产生一笔不小的停车费。“没想到田明第二天就把这事儿解决了。”当天值班的同事殷文俊向记者介绍。原来,他通过社区联系街道停车办,多方协调出一个临时停车位,直接将住户的车停了过去,为他们消除了后顾之忧。“每一个居家隔离人员都是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应当尽量帮他们解决困难。”这是田明常说的一句话。
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田明所分管的汉西门社区以80年代的老旧小区为主,有近2000户住户,流动人员达到2100余人,为了把底数和情况摸清,田明坚持用“铁脚板”来做实每项工作,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走访近80户居民,挨家挨户地宣传防疫知识,组织社区工作者开展小区封闭管控,这也成为他近两个月的常态坚守。“田警官是社区居民的老朋友,有他陪我们上门核查,居民都很配合!”汉西门社区书记李莉提到两个月来的抗疫工作,难掩对田明的感激之情。
扎根社区的16载春秋
和田明共事了十余年的民警林化芳对他的评价是“聪明”和“有心”。他说别人也许花很久才能完成的事情,田明总是能一针见血地直指症结,顺利化解问题。
从2004年接手汉西门社区工作以来,田明每年开学季到辖区女子中专给新生开展安全教育第一课,连续5次召开社区联席会协调、解决地铁施工噪音纠纷,逐户走访化解小区高空抛物安全隐患,他总是能够“对症下药”解决社区难题。常年不懈的坚守也让他成为居民口中的“知心老田”。“刚来的时候我都奇怪为什么田警官几句话就能让老百姓信服,原来他背后做了这么多工作。”左震提到。
2019年入夏后,田明发现自己的社区经常有居民反映住户私拉电线为电瓶车充电的行为,虽然每次教育训诫都能立刻达到效果,但问题还是屡见不鲜。“如何把这一问题根治?如何彻底消除这一安全隐患?”那几天,他总是思考着这个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次联系街道和消防部门之后,社区最终集中在莫愁路、侯家桥和石鼓路三个小区里集中安装了8处充电桩、100多个充电接口。居民只要轻点扫码,就可以一键充电,一下就消除了安全隐患,还让小区整体环境变得干净整洁。
田明的微信名叫“明朗天空”,“想开心,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微笑。”这是他的微信签名,16载扎根社区,他用面对群众的春风化雨深刻诠释着这句话。
通讯员 宁公宣 交汇点记者 方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