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我来帮你把这个转盘转一转。”江苏第七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褚敏娟站在病床前,慢慢转动着她亲手制作的简易“沟通转盘”,这种平时小朋友做游戏用到的小转盘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室发挥了大作用,转盘里提前写好了:吃饭、喝水、小便、头痛、发热……每一个转动就代表着患者一种感受。
“是需要小便吗?不对?”“哦,那我再转一下,“褚敏娟又转动几下,这时无法言语的病人颤颤巍巍伸出一根手指,指了指转盘,原来是转盘转到了“想家”。
“哦,原来是想回家了。”病人点点头,“好的好的,我们一起努力哦!”褚敏娟一边安慰道,一边和病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病人由于用了呼吸机,他自己不能说话,我们先前会有一些图卡,也有一些写字板,后来发现用图卡写字过程中比较耗时费劲,就进行了改进。” 褚敏娟说,通过这个看起来简陋的小转盘,病患之间能做快速、有效地沟通。除了这样的贴心小制作,在重症病房工作了16年的褚敏娟,还有着过硬的护理技能。疫情暴发后,她第一时间请战,火速驰援武汉。
2月13日,褚敏娟随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医疗队奔赴武汉,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短短24小时,便收治了61名危重症患者,其中有一名患者,60多岁,长期偏瘫在床,虽然经过插管治疗,病情稳定了下来,两天后也下了呼吸机,但由于他完全没有自理能力,自主咳痰能力不佳,更大的问题来了。
褚敏娟说,她当时发现病人痰液咳不出来,痰液引流不畅,后期又发生肺部感染,结合这种情况他也和医生讨论是否得做切管治疗。
果不其然,患者的病情急速恶化,生命岌岌可危,医生迅速对这名患者进行了气管切管治疗。都说护士是医生的眼睛,正是因为褚敏娟的及时发现,才能在患者病情急转直下的情况下,提前介入治疗,及时挽救了他的生命。
另外,在日常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中,为了避免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皮肤大面积破溃,甚至发生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护士们需要及时帮他们翻身。但重症患者身上有很多抢救管道,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危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褚敏娟与团队连夜商议,第一个提出了“三明治”翻身法。
褚敏娟介绍,三明治翻身法主要是用两层床单把病人包裹在中间,卷了以后,沿着病人身体的纵轴翻90度,然后再进行180度翻身,这样能够尽可能减少空气中飞沫。保护患者,也是保护医护人员自己。后来,这个“三明治翻身法”和之前的俯卧位翻身法比,更安全更高效,很快在病区推广起来。
经过褚敏娟和团队35天的激战,他们终于实现了武汉市第一医院ICU患者“清零”。从3月17日开始,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陆续返回江苏,不过褚敏娟和团队选择留下来,转战更具风险的武汉金银潭医院,救治更多病人。进驻当天,他们就遇到了一位特殊患者。
褚敏娟说,这名患者很特殊,十多年前得过非典,这次又得了新冠肺炎。当时医护团队第一次看到这个病人发现他很憔悴,而且浑身肌力基本为零。得知这名患者历经两次病痛折磨,心理一度崩溃,褚敏娟觉得要取得好的疗效,首先要帮助他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褚老师每天去握一握他的手,因为这个时候,可能就是需要一个温暖的手,褚老师就握一握他,告诉他,努力去做康复,很快就会出院的。”褚敏娟的同事告诉记者。“其实当时握他手,就是想让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我们没有放弃他,也不会放弃他,会一直帮助他治疗,慢慢地,就发现他的变化了“。
一周后,情况有了明显改观,患者脸上开始渐渐露出笑容,到后来甚至会主动和医护人员打招呼,还告诉他们自己想家了。在护士们的精心护理下,最终他康复出院。在武汉坚守的50多天里,褚敏娟和团队救治了130名危重症病患,一些行之有效的护理经验,也被她做成流程规范推广到病区。
4月15日前,所有援鄂医疗队撤离湖北,作为国家专家督导组成员,褚敏娟继续留守武汉,进驻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与全国另外19名专家,攻克最后的重症堡垒。
4月26日,随着危重症患者的清零,褚敏娟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在武汉奋战了73天的她,随同江苏省人民医院最后一批援湖北医疗队7名队员平安凯旋。
在武汉奋战的这些日子里,褚敏娟把对家人的牵挂放在了心里,化作了拼搏的动力,她说,前线工作很辛苦,但看到患者们一一康复出院,觉得所有付出都很值得,此行无悔。
“很多人觉得我们是英雄,但我只是做着平凡的事,做着我自己的工作,我在武汉唯一的信仰,就是想救更多的人。”褚敏娟说道。
交汇点记者 范杰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