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只有廓清疫情对各行业、各市场主体可能产生的具体影响,才能消除疑虑、引导社会预期。为此,记者专访了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张为付,从产业经济的角度详解疫情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记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已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冲击,人们很容易想到2003年的非典疫情,请问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和非典疫情相比有何异同?
张为付:与非典疫情相比,此次疫情影响规模大(涉及全国各省市)、时间节点特殊(节庆消费高峰期)、疫情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各个行业和产业)、影响面广(经济、社会、文化传媒)。
此次疫情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时冲击巨大,因为疫情限制了经济社会活动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人的流动。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下游消费环节受阻,反作用于上游生产环节;劳动力要素流动受阻,影响企业的复工开工;物流通道不畅,影响企业的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一些行业长期的不开工将会有失去融入世界市场产业链的风险,因为世界市场对中国生产的需要是刚性的,中国对市场的供给是准刚性的,不可长期脱钩,所以要动员有条件的企业产业尽快复工复产;疫情的恐慌带动了一些重复无效消费和囤积(防疫用品的过度囤积,将会形成浪费,造成无效消费)。
记者:舆论普遍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恢复生产带来重大障碍,也打乱了各行各业健康发展的正常节奏。请问此次疫情对各行业、各市场主体将产生哪些具体影响?能否举例展开分析?
张为付:2月10日之前影响比较大的是服务业,因为春节期间是生活性服务业消费的黄金期。比如餐饮、旅游业、零售业、娱乐业等。2月10日之后是日用品工业制造业。首先,工业制造业中的最重要生产要素——人的聚集有障碍。二是工业原材料的顺利保证受到影响。三是除了与防疫相关的产品外,其它日常用品的需求还处于观望阶段。但对于重工业的影响不大。
此次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比较大,一是因为中小企业以轻工产品和服务业为主,具有劳动力密集性的特征。二是中小企业具有经营的灵活性,但缺少抗击风险的规模性。三是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中间,受到上下游影响较大。
2月10日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逐步体现。因为春耕阶段,对农田农作物的管理需要人和原材料,对养殖业来说需要饲料。这些都需要的便捷的物流保障,现在各地因为防疫的需要,在阻断大小交通,阻断了人的流动,同时也阻碍了生产资料的流动,所以各地如何将防疫和放流结合起来,才是科学的、主动的、积极的防疫。千万不能因噎废食,搞非科学的反生产式、反消费式防疫。
在整个受影响的群体中,首先是一线就业的人员,不就业不复工收入和生活都将受冲击。其次是中小企业主,他们不仅要生产和经营,以防止与主体产业链拉钩,还需要为就业人员提供岗位和薪酬。
记者:在不断趋紧的疫情防控措施下,“非接触式”经营需求成为被急剧放大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需求。对各行业各企业而言,如何借此实现保发展、稳增长?
张为付:大的突发事件往往是一种经营模式创新的加速力,就看看哪些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占领先机。此次疫情冲击了传统的“面对面”消费经营模式,同时也是新一轮商业模式创新的大好机遇。无论是生产类、服务业还是经营类企业,都要在“非接触式”经营需求方面进行各式创新。
一是组织创新。将企业原来的组织架构进行重新解剖与组合,重构一个适应“非接触式”、网上网下融合式、远程办公式的企业内部组织构架。
二是技术创新。所有的“非接触式”经营都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利用与开发,现在5G网络不断普及,为企业与个人提供了准公共服务,就看各个企业如何将传统经营模式在5G平台上进行网络实现。
三是制度创新。企业传统的内部管理制度以在位在岗考核为主体,在“非接触经营”模式下,企业的内控内管制度也要作相应的调整与创新。比如质量保障体系、售后服务体系、网上体验体系、用户反馈体系等。
四是经营模式创新。要从传统的模式向“非接触模式”转变,首先是对产品的设计研发要适应于网络体验,生产出网上消费群体可以接受的产品。其次是打通网络消费的便利通道,使网络体验、购买、退订等方便快捷。再次是舒畅服务提供渠道,达到便利、快捷、安全、放心。
记者:目前我省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惠企助企新政,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提供税费减免、信贷支持、财政补贴等方面。从产业经济发展的角度,您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举措?
张为付:此次疫情后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相应优惠政策,这些政策非常及时有利,也是不同级别政府部门根据职权作出的努力。从中央政府层面来说,在财政、货币、金融等方面都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对提振各个层面的信心都起到巨大作用,使得产业界、消费层、股市等都没有出现混乱现象。从地方政府来说,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稳定了当地企业的生产、为企业解困度难提供了金融信贷、租金等可见的资金保证,同时也为企业用工提供了制度扶持。
我省是一个制造业和服务业规模都比较大的省份,首先要对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进行扶持,让他们渡过难关,保证江苏的制造业在国际产业链中不脱钩,不掉链。困难时期可以鼓励企业加快境外的生产和投资,也可以转移生产要素到境外进行生产。另外要针对城市服务业进行差异性扶持,对一些经营模式创新的可以给予优惠政策扶持鼓励,对一些仍需要维护传统营销方式的要给予便利。比如,为生活生产服务的物流配送业,必须要有人员在道路上流动,就对人员车辆流动不设限。
交汇点记者 颜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