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科普|心理篇】疫情当前,普通人如何自我调整心态?
2020/03/01 12:35  光明网  

  编者按:疫情当前,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员。虽然没有一线抗“疫”工作者那么大的身心压力,但疫情的延长、爆炸式讯息的输送等,也让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焦虑、恐慌、紧张、担心。该如何自我调适,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

  本期科普专家:吴大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

  一、普通人自我调适有哪些方法?

  第一,面对疫情遇到的一些问题,尤其是自我心理恐慌的问题,要积极察觉,不能否认,要去接纳自己的恐惧。作为一个普通人,社会人,肯定会有恐慌情绪的,这个时候要察觉自己的情绪。

  第二,一定要去了解权威的信息,不信谣、不传谣,这是做好心理防护的前提。现在信息很多,这个时候就要有理性的判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情绪化的,首先要有理性判断。

  对待疫情,包括以后可能的一些公共事件或者自然灾害,或者人生所遇到的挫折,我们既不悲观,也不过分乐观。我们一定要接纳这个事实,然后才有可能去应对。

  第三,最主要的一点,个人的心理防护是持久战。战“疫”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心理应对也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接纳这个过程。对我们普通人来讲,这样的心理防护才是做到位了。

  那在疫情过去后,我们应该要让自身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得到提升,感悟生命需要、珍惜生命,更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这样我们就能够更顺利地处理生活当中的一些困难,更好地应对下一步的心理压力,包括一些创伤。

  二、普通人如何做简单的心理测评?

  面对疫情,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心理反应,用专业词叫应激反应,通俗表达叫压力反应。一个月内我们称为急性应激反应,会有恐惧、紧张、焦虑;一个月以后,也会出现一些延迟性的反应。 实际上,很多人在第一个阶段、第一个月的时候没有急性应激反应,到了一个月以后才可能出现一些反应。

  针对急性应激反应,目前有一个心理健康自评问卷,也叫SRQ,是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一个问卷。它有20个问题,答是,就记1分,答否就是0分,积分累积大于等于7分以上,就说明这一段时间心理反应比较大,需要求助。可以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寻求帮助,也可以去医院进行相关心理方面的帮助。这是一个初步的鉴别,告诉我们如果心里压力达到这个值,就需要做好自我调整。

  如果自我调整后,心里还不能够平静,那么就可能需要去找心理专家,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地交流。但现在由于疫情,很难去找一对一的咨询,所以建议要多寻求一些对自己有用的资源,谈一谈,聊一聊。比如说有哪些困难,可以和朋友、亲戚、老师、同事进行求助,得到了心理支持,压力就会减轻。(文字整理:光明网记者肖春芳)

  鸣谢:中国科协、央视频

标签: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