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崔仑标,中共党员,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连续31个日夜,24小时奋战在病原检测实验室,收样上千份,检测近万次,对江苏14个省市级实验室的4.5万份样本、4.4万个实验结果的检测细节严格把关,争分夺秒抢占防控先机。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我必须在一线。”这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崔仑标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事实上,从手足口病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每次抗击疫情的一线都有他的身影。为捕捉每个可疑节点,他都要事事亲随、严格把关,绝不放过任何假阳性或假阴性,最长的一次高负荷检测持续了50天。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既为战事,当谋篇布局,分轻重缓急。经历过多起突发重大疫情历练的崔仑标未雨绸缪,早在1月中旬,江苏还没有出现疫情的时候,他就提前安排病原实验室做好应对疫情的准备工作。
1月22日,江苏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他第一时间排兵布阵,并自建多种快速核酸检测方法。来自全省13个设区市的疑似病例样本每天都有上百例,“有疑问就再重复一次,不确定就再讨论一遍。”针对可疑样本,他反复深入一线,不断琢磨采样细节。31个日夜里,他带领团队24小时奋战在病原检测实验室,1351份样本,近万次检测,他是“一锤定音”的病毒追击者,在无声的战场上践行医者初心。
身为科研学者,崔仑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带领团队潜心科技攻关,追踪学术前沿,他开发引进多种病原微生物检测试剂和检测方法,显著提升了江苏省实验室应急能力。如何能做到精细化检测,精准性研究?这是他面对突然来袭的新冠病毒,一直思索的问题——对40例新冠肺炎病例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摸索病毒遗传变异规律;用4种检测试剂检测阳性病例的血清抗体,探求血清抗体消涨规律;克隆表达NP蛋白,建立IgG ELLISA检测方法;对病毒进行分离培养,以辅助药物筛选和消毒剂评估……他真正做到了“把科研论文写在防控第一线”。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是江苏省疾控中心应对新冠病毒的杀手锏,“高通量测序可以协助溯源病毒、监控病毒变异趋势、掌握病毒的发展方向,也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崔仑标说,借助该技术,他们曾检出H7N9和H3N2两种亚型的流感病毒可以同时感染人,还检出过一种新型环状病毒。目前,省疾控中心已经做了十多例新冠病毒的高通量测序。“我们也会挑选一些重症病例和轻症病例做基因组比较,看看两类人群携带的病毒基因是否有差异。”
崔仑标是扬州人,今年过年,他和身为医生的妻子都默契地选择留在南京。“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到我们亮剑出手的时候了。”他还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已经很多天没有与孩子们见面了。每天深夜到家时,孩子们已经睡去;离家时,孩子们还在熟睡。
但“战斗”着的崔仑标并不孤单。有一天晚上10点,他突然接到一个外卖小哥的电话,原来不知哪位热心人士送来了鸭血粉丝汤和热乎乎的卷饼。“你们真不容易。”小哥一句话,让崔仑标暖心到现在。
交汇点记者 王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