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晓松,第二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院感组组长、苏州医路先锋行动党支部书记、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工业总医院)感染管理处处长。他带领院感组指导了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三个隔离病区院感工作的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整建制”接管六病区后,全程为医疗队的救治工作保驾护航。
这个春节,施晓松没有休息一天,从大年三十到初二,每天都会到医院接诊。1月26日深夜11点多,接到支援武汉的指令后,他第一时间毛遂自荐,“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作为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士,面对疫情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苏州这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48名队员中,有15名是共产党员,1名预备党员。出发前,医疗队建立了“苏州市支援湖北医疗队医路先锋行动党支部”,施晓松担任党支部书记。出发前夜召开第一次支部会议,他号召“每一位党员都要在抗疫一线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支部就是坚强的战斗堡垒!”
抵达武汉第二天,没有休整,施晓松就迅速前往江夏区中医医院,熟悉当地的医疗流程和指导当地的院感工作。“我们就像上火线前的侦察兵,先为大家探雷摸底。”他说,在指导穿脱防护用品的培训中,需要指导所有队员反复进行了穿脱防护服、隔离衣、口罩、帽子、手套及护目镜的训练,每天进行反复练习直到深夜,形成“肌肉记忆”,要求“必须人人通过培训考核,不合格不准进医院”。
施晓松实地勘察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病区情况,迅速根据现有条件设计出隔离病区方案,规划路线流程,完善感控措施,做好医院抗击疫情整体方案,保证救治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他还参与制定了极其严谨的驻地感控制度,“确保驻地安全,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我们要为医疗队守住最后一道防线。”
2月1日上午,施晓松带领着首批“党员突击队”正式进入三个隔离病区工作。每次进入病区前他都要对每个队员逐一仔细检查、整理,保证正确穿戴后才能进入隔离病区。在隔离病区,他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医用防护口罩,总是大声地不停和一线医护战友沟通各种改进细节。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施晓松嗓子哑了,汗水湿透了衣裤,面上是深深的口罩勒痕。回到驻地,他顾不上休息,在每天医疗救治例会上及时进行问题反馈,提出整改措施和方案。作为医疗队的院感组长,为了保证医疗队和病区的“零感染”,他承担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繁忙的工作让他每天都只睡4-5个小时,就像“上了发条”,不停歇地“旋转”。
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从开始接手的没有三区两通道,“完全不是隔离病区,感控风险太大了!”,到迅速改建成标准规范的隔离病区,“我们在和时间赛跑,越早建成,我们的队员就越安全!”特别是在2月28日整建制接管六病区后,他仅用半天就腾空房间,设立医疗队更衣区,同时重新统一梳理感控流程,完善各项细节。单单是为了确定一个在半污染区更换口罩的位置,他一天内就跑了不下四次病区,一直推敲到深夜,亲自动手修改布局,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我脾气不急,但我做事急,院感问题绝对不能过夜!” 他先后在隔离病区组织了针刺伤、呼吸暴露等应急处置演练,“越到最后关键时刻越不能放松,感控这根弦永远都要紧绷着!”
第二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支援的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三个病区所有医护人员保持“零感染”。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守门员”的施晓松说,“院感无小事”,它是整个战场上极其重要的阵地,事关战“疫”成败,“作为党员必须冲锋在前,竭尽全力守住院感生命线。”
新华报业赴武汉采访组 王世停 王拓 王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