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文旅部答复网友设“传统服装日”建议:听取呼声,加强论证
2019/12/27 14:36  澎湃新闻  

  近日,有网友在文化和旅游部官网留言提出应设立全国性“传统服装日”,以更好的传播传统文化。文旅部就此答复,设立“传统服装日”需国务院批准,文旅部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听取业界呼声,加强研究论证,形成社会共识后积极推进。

  前述网友在留言中建议,在“传统服装日”这一天,56个民族都穿上自己的传统服饰,至于具体日期可由大众投票决定。

  文旅部针对前述网友留言在答复中表示,文旅部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服饰及相关技艺的保护工作,惠安女服饰、苗族服饰、蒙古族服饰、回族服饰、藏族服饰等23项民族服饰类非遗项目已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与民族服饰相关的银饰锻造、刺绣、蜡染等传统工艺也已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蜀绣、羌绣、彝族服饰制作技艺等传统工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此外,文旅部通过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民族服饰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将民族服饰类非遗传承人纳入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实施范围;支持各地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非遗博览会等非遗重大活动中加强对民族服饰类非遗项目的宣传展示。

  记者注意到,浙江、新疆、云南等地都曾通过条例规定、制定标准、活动展示等形式对当地少数民族服饰进行传承保护。

  2010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条例提倡自治县公民在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穿戴民族服饰,服务行业和没有制式服装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工作时间穿戴民族服饰。

  2014年,新疆启动维吾尔传统服饰主要地方标准研制工作,审定发布维吾尔传统服饰分类、编码及名词术语通用标准,2016年至2020年,逐步开展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完善新疆主要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系列化的传统服饰标准体系。

  2016年6月,云南省委宣传部牵头与云南艺术学院先后在昆明、上海两地联合举办“云南民族传统服饰展示”活动,以此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和民族服饰传统特色。今年6月,《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服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以此依法保护和传承彝族服饰,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彝族服饰活态传承,推进彝族服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