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海吃海,富了一方百姓。持续发展,必须绿色低碳。2月4日,记者来到江苏“北大门”——连云港市赣榆区,深入黄海之滨的柘汪镇、海头镇探寻海洋渔业产业正在发生的新变化。
走进全省首个紫菜加工全行业电气化覆盖示范区——柘汪紫菜产业园,一幢幢新落成的厂房整齐有序,配电网建到每幢厂房门口,实现“开门接电”。当地规模最大的紫菜加工企业东润海产品公司率先进驻园区,春节期间休息了3天,当日已开始生产。“一家家分散的加工企业集中到园区,有利于紫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东润海产品公司总经理秦军海介绍,园区今年元旦前启用,已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利好。
前后对比,效果立竿见影——
废水集中达标处理。紫菜初加工用水多,产生的废水高浊度、高色度、高盐分、低水温,难处理。园区配套建设废水集中处理中心,日处理能力可达3万吨。
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往每家加工企业各自打井抽取地下水、埋管线抽取海水,导致地下水无序抽取,管线散乱分布。现在,园区向进驻企业集中提供加工所需的海水和淡水。
全电生产无污染。以往紫菜烘干环节选用生物质燃料,如今改为全电烘干,低碳环保。
“成本平摊到每一张紫菜,废水处理增加4厘钱,用水增加5厘钱,全电烘干省下9厘钱。”秦军海坦言,企业集中到园区,厂房租金有所增加,但生产成本总体平衡,长期看是值得的,因为紫菜加工的品牌效应和集聚效应提高了。近年来,东润海产品公司年加工紫菜养殖面积超过1万亩,带动60多名养殖户增收。柘汪紫菜产业园可容纳180套初加工生产线,满足全区加工需求,带动就业约2000人。
搭上网络直播、电商销售的快车,海头镇持续走红,海鲜销售额快速增长,养殖业持续壮大。临近中午,海头镇小口村对虾养殖户刘昌现正在接待客户,脸上洋溢着笑容。从传统的分散式池塘养殖转为集中规模化大棚养殖,生态环保至关重要。“尾水集中处理,海水加热由电锅炉替代煤锅炉,精准控制温度,更有利于对虾生长。”刘昌现介绍。
如今,海头镇成为集捕捞、养殖、包装、销售、进出口为一体的渔业大镇。供电部门聚焦养殖、冷链、电商等环节,精准提供优质服务。去年,海头镇用电量超过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
当地供电部门透露,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绿色田园种植、轻工业制造、特色农业生产、传统水产养殖四类新型乡村配电系统典范,既助力群众增收,又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伟
通讯员 孙岩 陈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