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金穗卷起千层浪,又是一年丰收时。今年9月23日是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各地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镇江350亩复合种植大豆玉米归仓,泗阳“金秋红蜜”迎来最佳采摘期,沭阳机械化猪舍的生猪出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科技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助力农产品丰产丰收。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
9月22日,镇江市世业镇200亩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田里的大豆玉米收获完毕。“玉米每亩实收450公斤,大豆每亩实收130公斤,和传统单种模式相比,每亩田综合效益提高200元左右!”世业镇村民李晟测算到。
“试验田主要采用‘4+6’和‘2+4’种植模式,玉米品种主要是‘江玉877’‘苏玉29’,大豆品种为‘齐黄34’‘瑞豆1号’。田中玉米行距50厘米、株距15厘米;大豆行距30厘米、株距12厘米,密度大于正常种植的标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陈新告诉记者。
为什么要提倡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陈新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我国大豆供小于求,每年大豆进口约1亿吨,国产只有1500万吨。”陈新表示,我国大豆产量不足,他们探索采用带状种植方式,缩株距、保密度,空出耕地种植大豆。受“边际效应”影响,两种不同作物相邻种植时,边上的作物长势较旺盛。记者在收获时看到,靠近玉米的大豆明显比中间的大豆长得高。
据悉,江苏今年规划6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最终完成种植65万亩。中央为农民提供每亩地150元的补贴,江苏额外增加补贴170元,并通过农机补贴、种植保险、免费培训等措施在全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以前种的桃子老是裂,被喊成‘爆炸果’,卖不上好价钱。自从用了省里专家提供的精准施肥和果枝人工干预技术,现在商品果率达到70%以上,亩产达到3000斤,一斤能卖到15元以上,今年迎来大丰收!”9月21日,宿迁市泗阳县桃农蔡登洲30亩“金秋红蜜”秋桃采摘完毕准备上市,看着少裂、品相佳的桃子,蔡登洲打心眼里开心。
“过去采用传统施肥模式种植的桃子容易裂果,很多农户一味追求果实‘大’,使用大量肥料造成土壤酸化,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宋宏峰告诉记者,通过技术指导,种植户在桃子的发育期将肥料精准撒施在桃树根部营养区,维持土壤环境平衡的同时,每亩地可节省80~100斤肥料,大大提升商品果率。“我们还在枝干上悬挂性诱剂,迷惑害虫,遏制其繁殖。”宋宏峰说。此外,不同于以往桃园地上光秃秃的场景,如今桃园地上开始种草。宋宏峰表示,桃园生草能够涵养水源、防旱防涝,并能为部分益虫、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提高桃子品质。
这几天,宿迁市沭阳县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刘集郇河商品猪场的生猪陆续出栏。该猪场年出栏生猪12万头,年销售额可达2600万元,并已入选省级畜禽养殖全程机械化示范场。“我们按照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单体猪舍进行合理建设,共建有标准化猪舍12栋。一栋猪舍4526平方米,每栋猪舍都配套自动喂料系统、自动温控系统、高压冲洗系统、自动清粪系统等全自动化生产体系。”公司负责人介绍,猪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发展,通过生猪规模化养殖标准化体系,公司帮助农户实现了每户增收8万~12万元/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程晓琳 实习生 孙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