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2月9日,中国作协国际文学交流中心(南京)在宁揭牌。“中国作协国际文学交流中心”是中国作协着力打造的国际文学交流品牌项目,南京是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世界文学之都”。在中国作协和江苏省委宣传部关心指导下,“中国作协国际文学交流中心(南京)”正式落地江苏,这是中国作协在地方挂牌的第一个国际交流中心,标志着中国文学“走出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胡邦胜(右)和毕飞宇共同为中心揭牌
陈勇
“南京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文脉源远流长、文学名家荟萃、文化资源丰富、文学创作活力无限的文学之城。”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勇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作协国际文学交流中心(南京)的成立,将可以为团结、引导更多中国优秀作家提供支持与帮助,推出更多彰显时代精神、体现中国特色、展现地方特质的优秀作品;将可以更加充分发挥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在联结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方面的作用,推动更多本土优秀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吸引更多国际优质文学资源落地南京;将可以依托南京“国际文学家驻地计划”“文学作品翻译资助计划”等平台,深入参与世界文学的交流和对话,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阐释中国理念。
毕飞宇
“从‘世界文学之都’到‘中国作协国际文学交流中心’,对南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南京必须做到外向、亲和、团结、凝聚。借用刚才‘全球作家寄语’中巴西诗人的话来比喻南京——南京‘是一座桥,也是一条河’。”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这对文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作用及其使命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胡邦胜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认为,文学的特殊重要性值得强调。“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母体,是人们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重要纽带,加强文学国际交流,可以润物无声,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推动东西方文化交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同时指出,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无论从翻译出去的数量,还是传播的广度深度,都与中国文学成就很不相称,当前世界知名的各大文学奖,都是西方国家设立的。他们有一套成熟的对外推广体系,如众多的国际文学院、大量的基金会资助项目、名目繁多的文学奖项。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和配套的工作机制,不论是资金投入,还是翻译推介,都有待进一步提升,懂得国际运营的职业化程度较高的版权经纪人非常缺乏,再加上文化的差异和西方的偏见,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面临诸多挑战。
这两年,中国作协着力加强文学国际传播能力建设。2021年,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文学联盟,有40多个国家加入组织。2022年,中国作协在海外依托出版社、图书馆和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目前俱乐部总数达到22个,去年举办了40多场活动,推介了60余位当代中国作家和作品,取得了初步效果。去年,中国作协决定,在基础较好的地方,成立了三个相应的海外推广机构。在成都成立面向南亚、在南宁成立面向东盟的国际文学交流中心。而在南京,则是建立面向欧美和东亚的、范围更广、职责更重的国际交流中心。
合影
胡邦胜对中心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希望。一是明确定位。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心要牢记国之大者,面向全国文学界,服务全国文学界,充分研究国际文学动态,遵循文学交流规律,增强外事工作纪律,提高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能力,提升文学国际交流的战略运筹水平。二是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从现在就要开始筹划,如双多边论坛、国际作家汉学家驻留、国际文学研讨研学、国际传播论坛等。三是发挥示范引导作用。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国际交流将日趋活跃。中心要有高起点,宽视野,努力做到开局即加速、起步即起势,坚持效果导向,努力将南京中心打造成为中国作家和世界各国作家的文学家园,成为国际文学交流的排头兵。
汪兴国
丁捷
中国作协外联部主任张洪斌同志兼任中心主任,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丁捷同志担任执行主任。揭牌仪式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汪兴国主持。“作为中心领导小组的成员,我觉得荣誉和压力都很大,但是我信心十足。就像毕飞宇主席说的,南京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南京、需要江苏,需要中国和中国的文学。”丁捷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供图:江苏作家网 于邦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