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腻子”也能刮成世界冠军!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讲述的励志故事,让职业教育迅速成为两会热议的话题。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在职业教育领域,探索“中国特色的学徒制”。全国政协委员、中信泰富有限公司董事长、副总裁钱刚今年在全国两会提交的建议,就围绕“统筹推进国家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而展开。
如何让职业教育既能顶天,又能立地?去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提出“国家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钱刚在调研中发现,各地在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的过程中,遇到不少共性问题。“顶层设计不到位、缺少国家标准、部门力量不协同等问题仍然存在,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钱刚告诉记者。
另一方面,在走访中,钱刚注意到,由于学徒制人才培养涉及院校、企业和学生等多方利益,政策支持不平衡。人社部主导实施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财政部门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补贴,收效强于教育部门实施的学徒制。
此外,学徒制培养的教学标准尚不完善。“中国特色学徒制虽然试点多年,但在规范招生、培养模式、评价方法、质量标准、相关证书、成本分担等方面缺少国家层面的专业教学标准,导致学徒制整体实施质量不高,企业层面影响力不大。”钱刚告诉记者。
征集多方意见后,钱刚建议,国家层面统一制订中国特色学徒制实施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融合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破除教育、人社壁垒,整合各方力量和优势资源,加强学徒制项目设计与管理。打通学徒制中高本衔接和分级培养,形成可推广的实施内容、路径及典型经验,强化学生学徒的培养培训。
去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计划中明确指出,要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主要培养形式,多方合作培养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建设一批现场工程师学院。
学徒制培养,离不开学校、企业、人社等部门的多方联手。钱刚认为,应建立由地方主要领导牵头,组织、工信、教育、科技、人社、财政等部门和企业、职业院校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及时解决学徒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还要进一步细化中国特色学徒制各项生均经费支持标准与各项激励政策,通过政府全额拨款、企业税费杠杆调整,鼓励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学徒制培养。
此外,还要完善学徒制师资选拔和使用,重视学徒制第三方评价机制建设。“比如可以把学徒制培养生数在当年招生数的占比,纳入学校评估考核,整体提升学徒制培养质量。”钱刚告诉记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樊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