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时隔两年,无锡马拉松重磅归来,“跑友”孙健直呼:“熟悉的生活回来了!”紧随其后,3月26日,常州西太湖半程马拉松即将鸣枪开跑;4月16日,停办三年的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又将盛装开场……
今年三四两月,江苏20余场马拉松赛事“喷涌式”举办,在“马拉松热”中应有“冷思考”,发挥好马拉松赛事复苏的正效益,带动全民健康运动,刺激消费,提升城市形象。
尽情奔跑,马拉松赛事复苏
“时隔三年,又能尽情奔跑,肆意挥洒汗水!”家住苏州的昱伊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此前因工作等原因,没能参赛马拉松。3月26日,苏州马拉松即将开跑,她正在每日训练中等待中签结果。“如果能顺利完赛,想把奖牌送给刚满一岁的宝宝。”
实际上,江苏开放又创新力十足,是一片举办马拉松赛事的“热土”,有多个比赛被中国田协定为“金牌赛事”。仅2018年,我省就举办了146场马拉松赛事,赛事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放眼全国,2015年国家审批政策松绑后,至疫情前的2019年,马拉松赛事的举办数量和参与人数逐年上升,是推动体育产业消费升级的新引擎。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马拉松累计参赛人次达712.56万,同比增长22.22%;有300个城市举办规模赛事,占全国城市总数量的89%。
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马拉松比赛规模、数量都有一定程度上的缩水。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江苏原计划举办的24场马拉松认证赛事中,有5场赛事取消、19场赛事延期举行;2022年,江苏计划举办且已公布办赛时间的16场马拉松认证赛事延期举办或待举办。
这个春天,马拉松赛事复苏,尽情奔跑的熟悉生活又回来了。据南京体育学院体育产业与休闲学院教授温阳观察,近期我省马拉松复苏至疫情前的七八成,今年下半年赛事有望全面复苏。
“3月5日,苏州太湖蓝女子半马精英赛开跑,跑友们都很激动,这场相当于预热。3月19日,无锡马拉松是更盛大的全民健康奔跑。”身为资深跑者,河海大学蓝鲸户外俱乐部主席孙健曾参加过数十场马拉松赛、越野赛等户外比赛,其中包括五届南京马拉松。“今年无锡马拉松报名者众多,一票难求,我很幸运中签了!”孙健激动地说。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5公里左右的迷你马拉松、21公里的半程马拉松、42公里的全程马拉松,各种难度跨度应有尽有,传递出人人可参与的运动健康理念。下半年,还有南京马拉松、秦准·城墙马拉松赛、高淳慢城马拉松等赛事,为各地“跑友”提供奔跑机会。
“让更多人跑起来、动起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是我们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初衷之一,其中,迷你马的全民参与性更强。赛事项目虽几经调整,但迷你马一直保留了下来。”南京市体育竞赛和社会体育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多年来,很多人无意间听说或接触了迷你马,才开始跑马拉松,甚至带动身边的人跑步。江苏“跑团”队伍日益壮大,以社区、学校、网络团体等为单位的各类“跑团”不计其数,产生大量尽情奔跑的需求。
相较于其他运动项目,马拉松赛事更受城市青睐和参赛者欢迎。过去三年,为打破“赛事冷场”局面,体育赛事纷纷转战“云端”。通过对省内23家马拉松赛事运营相关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温阳等研究者发现,转战线上后,大众对线上跑的热情不减,但自行车、跳绳和瑜伽等一度遇冷。
南京农业大学体育部群体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耿文光分析,马拉松项目更受大众青睐,是因为马拉松是少有的供业余选手和专业运动员同场竞技的项目,为普通参与者提供了展示舞台,实现大众参加“国际比赛”的梦想。“尤其是半程马拉松,对于普通参与者来说既降低门槛,又保留一定竞技性和挑战性,深受‘跑友’欢迎。”
散发城市魅力,刺激消费增长
“2013年的亚洲青年运动会、2014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南京建邺的成长史,也是体育赛事举办史。”南京市建邺区文旅局局长杨阳说,全民参与马拉松赛事常态化,能帮助城市树立开放包容的年轻态形象。
马拉松既能展示参赛人的速度与激情、毅力与耐力,也能让赛事举办地传达出城市形象、发展理念、治理能力。春季和秋季,温度适宜,城市也处于美景当中,是旅游佳季,各地都在发力刺激消费,马拉松是一个极好的城市魅力展示平台。
蓄势三年,各地拿出最美风景线路供人们参赛,赛道沿途散发无尽城市魅力,在选择赛道时,尤其注重精选出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人文底蕴空间。首届南京江岛半程马拉松途经南京眼步行桥、长江江豚科教中心、科创中心樱花林等多处代表性景点;苏州马拉松赛道串联起金鸡湖、大运河、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等多个地标景点和繁华商圈,沿途还将安排昆曲、评弹、水乡特色舞蹈等表演;因途径樱花浪漫的十里长堤,无锡马拉松有着“樱花跑”美誉……
江苏飞睿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河凡观察,马拉松路线规划对城市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景点之间过渡地带的景色完善程度,城市地块规划要相当均衡,否则短板处将让“跑友”对城市留下负面印象。
采访中,不少“跑友”表示,跑一次马拉松,爱上一座城。孙健第一次跑全程马拉松是在德国,沿途的乐队表演,群众准备的助威食物,参赛者和周边群众极强的互动性,令他备受感染,跑完马拉松,他临时决定,在当地留下来旅游10天。“如果城市景点和交通为参赛选手免费或优惠开放2天至3天,说不准能在更大程度上增添人们对城市的好感度。”
“一场马拉松,会带动城市旅游、促进消费,此外还能提高南京的美誉度,增强大家对南京的归属感。在参与南马后,大家能够更愿意来南京,大学生等高水平人才能愿意留在南京,甚至愿意在南京定居,这是我们希望为城市作出的贡献。”南京市体育竞赛和社会体育指导中心负责人表示,希望市民们、外地朋友们以及大学生等通过马拉松,实地感知南京这座城市的宜居宜业,感受这里的人文活力。
不久前,耿文光团队做的一项研究显示,体育赛事对城市认同与城市形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马拉松赛事也不例外,并且对举办城市的经济、旅游、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形象等均具有促进作用。
举办马拉松赛事对城市文化符号挖掘、交通便捷程度、人口体量等也提出更高要求。广州博润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南京体育学院体育产业与休闲学院外聘教师姚驰认为,有效的办赛,不应是一直依赖政府扶持,而是能拉赞助,做到持续“自我造血”,甚至提升城市招商引资能力。让马拉松赛事成为城市人才“虹吸效应”、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程度的展示平台,从而将马拉松赛事为城市添活力真正落在实地。“马拉松以整个城市作为赛场,参赛者、观众、志愿者等能近距离互动,一同感受城市‘气质’。”耿文光认为,一座城市是否举办马拉松赛事与城市经济实力、人口基础、开放程度、自然环境等多个因素相关,反之赛事的举办也代表着城市活力。
合理规划,避免虚假的火热
民众用积攒三年的奔跑热情,向马拉松赛事举办地提出挑战,如何在乱花迷人眼的赛事中打响品牌,合理规划避免虚假的火热,成为“马拉松热”当前应有的“冷思考”。
记者多方采访发现,不同地区举办的马拉松赛事热度差异较大,呈现“冷热不均”态势。在空间布局上,江苏马拉松赛事地区分布不均,南京、无锡、苏州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占据绝对比重,苏北地区稍显弱势。
与众多赛事数量相比,马拉松赛事参赛者增幅十分有限。不少赛事乏人问津,有跑团负责人表示,因吸引力不足,有些赛事会向跑团免费开放,以“填充”空荡跑道。
为缓解马拉松赛事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江苏通过搭建主题,并串联起具有代表性的赛事,串珠成线、形成品牌影响力。今年,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覆盖我省10个设区市,囊括无锡马拉松、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常州西太湖半程马拉松等人气赛事,赛事规模均在万人以上。3月12日,系列赛首站在苏州金鸡湖畔开跑,吸引全国各地30000多名“跑友”参与。“部分地区马拉松办赛经验相对缺乏,我们会做好竞赛组织指导,落实安全监管职责。”省体育竞赛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的目标是实现省域全覆盖,均衡各设区市办赛水平,通过矩阵效应塑造马拉松品牌“IP化”。
“马拉松赛事喷涌式复苏,对江苏整体赛事组织安排以及区域协调与合作能力提出挑战,不能仅依靠各赛事运作企业单兵作战,这样将导致资源恶性竞争,需要合理规划。”温阳观察,此前有些地区出现马拉松赛事“扎堆”,甚至出现一日多赛、一城多赛、一赛多城局面。她建议,让主管部门和市场各司其职,前者做好统筹规划、医疗保障、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服务,后者勇于开拓创新,结合各地景点、美食、文化等,推出无可替代的地方马拉松赛事。
通过面对面和“跑友”沟通,请他们为赛道设计和服务规划等出谋划策,南京市体育竞赛和社会体育指导中心近年不断优化线路、提升“跑友”综合服务。在此基础上,该指导中心负责人也在思考,高校等都有自己的跑团,将来能否在赛事中设置“赛中赛”,让企业间、俱乐部间、高校间的跑团相互比拼,并引导他们参与到赛事的服务中来,以此调动更多‘跑友’的积极性。“如今,长三角地区有很多知名马拉松赛事,例如上海国际马拉松、杭州马拉松、合肥马拉松等,可加强三省一市马拉松赛的互动交流,也将有助于提高单个地区马拉松赛的影响力。”
作为监管单位,近年省体育竞赛管理中心扮演着服务型“伯乐”角色。面对有意新办赛事的设区市,中心会给予指导支持,建议并促成其向办赛经验丰富、赛事影响力较大的地区“取经”,并通过组织赛事现场陈述、开展赛前检查、实地踏勘路线等形式,给出专业办赛建议。由此帮助初次办赛地区打牢基础,规范组织,注重服务,从而实现赛事规模和赛事品质的逐步提升。
“今年上半年,主管部门对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这也是一次市场重新洗牌,筛选掉能力欠佳的赛事承办企业,让马拉松发展得更健康。”3月17日,魏河凡在全国路跑工作会议交流现场,多家企业表示,在赛事运营方面,主管部门对市场力量多一些信任,让赛事办得更有创意。
“马拉松+地方文化的办赛理念逐步成为共识,但简单的文化叠加,办不出品牌响亮的赛事。”姚驰观察,随着马拉松赛事复苏,各地有同质化重复办赛的趋势。他建议,城市应首先挖掘自身特有的文化特质,将其融入赛事,才能形成“拿不走的创意”,从而打造出各地马拉松品牌。例如,上海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马拉松则主打科技感,这是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独有特色;南京是博爱之都,在特定场景以放飞和平鸽作为起跑信号,较鸣枪开跑更能体现南京特色。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姚依依 蒋明睿 刘春
视觉江苏网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