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首个省会城市中医药立法,护传承也促创新
2023/06/20 19:36  新华报业网  

  6月20日,《南京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条例(草案)》提交南京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进行一审。首个省会城市中医药立法既重视传承,拟加强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保护挖掘经典名方,又注重促融合创新,拟加强中医数字化传承、智能辅助诊疗等。

  立法补短板,提升中医药发展首位度

  上个月,南京刚被确定为15个国家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城市之一。这座城市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历代名医辈出,中医大家葛洪、陶弘景、李时珍在此行医采药,金陵医派与吴门医派、孟河医派、龙砂医派等中医学术流派各具特色、声名素著。南京市人大代表、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刘奇志介绍,该院成立了“金陵医派中医药研究中心”,专门发掘整理经典方子、研究金陵医派古籍,培养金陵医派特色人才。

  南京老龄化程度较高,中医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中医药立法工作对于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协调中西医共同发展,提供更高质量医疗资源供给,满足老百姓多样化医疗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李华说。

  南京中医药事业在资源总量、服务体系、医疗能力、科学研究等方面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但也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南京市卫健委主任夏海鸣举例说,比如对金陵医派的保护传承和推广还不够,中医药高层次人才还很缺乏,中医药产业规模偏小、产品不多、市场覆盖有限,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就是要通过立法,研究提出相应制度设计,在法治轨道上促进解决问题、补齐短板,提升南京在中医药发展方面的首位度。”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主任张孝科说。

  各方广泛为条例“把脉开方”

  作为首部省会城市中医药立法,如何让条例真管用、有特色?南京市人大常委会联合该市卫健、司法等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调研论证。

  行医半个多世纪的南京市中草医医院中医皮肤外科诊疗中心副主任中医师刘玉兰是南京市名中医,誉满杏林。她和女儿、秦淮区名中医曹静研制出的一些中草药秘方广受患者欢迎,其中治疗带状疱疹的方子“金陵带疱消”被评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年逾古稀的刘玉兰还是坚持每周坐堂行医。她希望立法加强对南京特色经典名方的保护,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扶持力度,把老祖宗留下的经典药方传承好发扬好。

  张氏接骨术传承人张文象也希望立法促进传承。张氏祖传的中医正骨术和中草药秘方——张氏接骨散,已在中医骨伤治疗领域独成一脉。张文象希望条例能在中医师人才培养的政策上有所突破,促进涌现出更多传承人,把中医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发扬光大。

  众多人大代表和基层医务人员也广泛参与到为立法“把脉开方”中。省人大代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邵蔚注意到,大部分中草药价格低、利润空间小,有些企业不愿意生产,希望条例对医疗保障等行政部门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作出规定。南京秦淮区人大代表、石门坎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周雪梅反映,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治疗病患的参与率还不高,中医药床位数也不多,希望通过立法加大扶持力度,更好提升中医药服务率与服务质量。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介绍,去年3月开展立法调研一年多来,各类立法调研座谈会开展了20余场,名老中医、基层医务人员、人大代表、政府部门负责人、法学专家、基层群众等提出意见建议200余条。“之所以这么广泛地征求意见,就是要确保出台的条例真管用、有特色,达到良法善治的效果。”张孝科说。

  加强经典保护,促进融合创新

  此次提交一审的条例中,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关注的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问题已有体现。立法拟从医疗机构建设、服务能力建设、中西医师职业资格界定、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机制等方面,对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出要求,鼓励发展中医药服务,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数字化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条例草案专章规范传承保护,就推动中医药传承研究、挖掘保护经典名方、传承保护中医药文化、建立中医药文化基地、普及中医药知识、鼓励金陵医派发展、加强中医药交流合作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条例草案既继承宣扬了中医药传统文化,又为中医药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为配合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提供了南京样本。”长期从事立法研究的省人大代表、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主任孙勇说。

  南京大经中医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由中医专家团队和信息化专家团队共同创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经理李文友带领团队,在名老中医诊疗经验的数字化传承、中医临床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开发、中医智能硬件研发等领域具有丰富技术积淀。他对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期盼在条例草案中也得到了体现。

  条例专门就推进中医药服务数字化建设作出规定,要求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化、数字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支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数字医疗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期待条例尽快出台,这既是对中医药文化传承的促进,也给我们从事中医药数字化研究、护航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了更好的法治保障。”李文友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月飞

  通讯员 肖日东 谭菲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