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节气话养生 | 炎炎长夏伏天至,避暑更须防“伤阳”
2023/06/20 21:46  新华报业网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转眼又迎来了夏至节气。夏至是盛夏的起点,俗话说“夏至不过不热”,夏至的到来代表着炎热将至,这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暑热关。夏至为天地之间阳极转阴之时,中医认为,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因此这个时节养生要顺应自然阴阳交替之势,注意保护阳气。本期《节气话养生》栏目记者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内科学专家刘良,给大家介绍夏至情绪、饮食以及睡眠等方面的养生保健要点。

  夏至之后天气时而炎热、时而闷热、时而湿热,人的情绪难免会受到影响,很容易出现心烦躁怒、焦躁不安、情绪起伏大等情绪变化。因此在夏季让情绪稳定下来,格外重要。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养生论》中提到“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刘良说,夏季让心静下来可以试试练习中医经典健身运动六字诀——“吹、呼、唏、呵、嘘、丝”。六字诀中的“呵”字诀适宜夏季练习防治心病,缓解焦躁情绪。念呵字时,要注意两臂随吸气抬起,呼气时两臂由胸前向下按,随手势之导引直入心经,沿心经运行,使中指与小指尖都有热胀之感。应注意念呵字之口形为口半张,腮用力,舌抵下腭,舌边顶齿,连做六次。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夏至后雨水渐多,湿气渐重,不少人会受到湿气影响,出现全身乏力、食欲差、水肿等表现。

  刘良介绍,中医认为,长夏季节病多与湿气有关,遇寒则成为寒湿,遇热则成为湿热,遇风则成为风湿。即便是夏至时节,后半夜不盖被子也可能会着凉,要注意防范。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而湿邪容易伤脾。可以食用一些健脾化湿、药食两用的食材,如薏苡仁、扁豆等用来熬粥,既能养胃,又能除湿。还要少吃肥甘厚腻的食物,以减少湿气的积累。夏至时节,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气血趋于体表,肌肤腠理开泄,此时选用穴位贴敷,特别是三伏天的时候选择“三伏贴”,中药更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直达脏腑,从而发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益气温阳、散寒止痛的作用。

  高温之下冷水洗浴是很多年轻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这样使得寒气极易侵入人体,耗损阳气。有的人虽然是热水洗浴,但是喜欢洗完之后进入空调间或者浴后吹电风扇,这样更容易导致寒邪伤阳。还有一些人把冰镇啤酒等饮料以及生冷饮食作为夜宵,时间久了会导致寒邪凝滞,出现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那么,如何不让这些寒邪留滞体内呢?首先大家要注意尽量少吃生冷食物,吃时一定要蘸着姜汁食用。阳气不足、怕冷、手脚冰凉的虚寒体质者,在夏季最好进行“三伏贴”疗法,从而保护阳气、补中益气、改善脏腑阳气不足的状况,防病治病,养生保健。

  夏季虽然新陈代谢加快,但是很多人会觉得胃口并不好。因为闷热和湿热的天气不利于人的肠胃蠕动,如果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更易伤脾胃,久而久之会引起食滞的现象,如何应对呢?专家建议,夏至除了清淡饮食,还可适量摄入一点性味偏苦的蔬菜,如苦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又偏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属于清泻类食物,体质较虚弱者尤其是虚寒体质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对于虚寒体质不适合吃“苦”的人,可以试试按摩。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稍用力缓缓推摩腹部,至左下腹(结肠部)可稍稍加力。摩腹保健宜在晨起空腹或睡前操作,每次36圈,每天操作2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则不拘时间,次数和力量可适当加重,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策划 陆丹丹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 图源 视觉中国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