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经济周刊(第208期)
【深阅读】
精彩试读>>>
政策措施如何助力个体工商户发展——
及时雨,让“小块头”迸发出“大能量”
在江苏,在册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1000万户,它们是江苏经济“家底中的家底”“基本盘中的基本盘”,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业创新、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给个体工商户“助力赋能”,今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共18条,直击个体工商户“急难愁盼”。3个多月过去,从这些举措中,个体工商户们得到了怎样的便利?有什么样的期待?记者深入我省多地进行调查。
更多内容,请点击
3D打印,当“魔幻”照进现实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数字化制造的重要手段。作为颇具颠覆性的一个技术,在我省发展现状如何?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在哪里?
更多内容,请点击
保施工、保工期、促发展
助力江苏过江通道建设“加速跑”
7月15日上午,随着起重机将重约311吨的T5节段核心块吊装到位,在建常泰长江大桥6号主塔超300米高度,照此进度,预计9月份6号主塔封顶。
更多内容,请点击
【产业带】
精彩试读>>>
提升“绿色浓度”,江苏低碳产业建“圈”强“链”
当前,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在刚刚过去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底色,全省企业正围绕绿色低碳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型服务的供给,积极参与新的合作模式与新的交易类型,并重点攻克碳捕捉、碳封存和碳利用等领域的前沿性、关键性绿色低碳技术,有力推动江苏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进而提升绿色低碳产业能级。
更多内容,请点击
苏州灵湖村入选首批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
“三乡人”合力开辟农文旅融合新路
年初,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第一批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灵湖村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单位,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从2010年的200万元提升到2022年的1488万元,预计今年人均收入将达到4.5万元。
林深村落多依水,灵湖村是太湖原生乡村的典型代表。80%的辖区面积位于沿太湖1公里生态保护区内,长期受制于生态和土地两条红线,一度缺人、缺钱、缺资源,原生乡村如何逆袭成为“网红”,带领村民共同富起来?近日,记者走进灵湖村,走近村里的新乡人、原乡人、归乡人,从“三乡人”的故事中探寻原生乡村的农文旅融合破题之路。
更多内容,请点击
河蟹食藻,“打开绿色养殖新空间”
“天气热,河蟹都在水底下呢。”骄阳似火,7月14日,记者来到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扬中基地——葛家春中华绒螯蟹养殖试验塘口探访。扬中市水产站站长高峰说,现在塘里早熟品种蟹已经开始蜕第四壳,预计中秋国庆“两节”可上市。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现代农业(河蟹)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葛家春研究员团队最近研究发现:成蟹和幼蟹同样滤食藻类。新发现填补了该项研究空白,为河蟹发展“打开绿色养殖新空间”。
更多内容,请点击
【财经圈】
精彩试读>>>
这个特殊群体链接上市公司与投资者——
三大关键词,勾勒江苏上市公司董秘群体
最年轻的只有27岁、任职时间最长的已达25年、约40%为硕士以上学历、个人持有任职公司股份比例最大接近20%……年轻化、专业化、规范化,这是当前江苏A股上市公司董秘们展现的“关键词”。
作为上市公司面向资本市场的关键角色,董秘既是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的连接器,更是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和关键因素。近日,记者走访调研了江苏上市公司董秘这一职业群体。
更多内容,请点击
“天使贷”,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融资“第一公里”
日前,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强和优化科创金融供给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知识产权转化,加大对重大科技创新及研发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推动科创金融产品服务创新,鼓励银行机构创新开发信贷产品,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与外部投资机构深化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需要破解融资的“第一公里”。近一段时间,无锡部分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联动创新推出“天使贷”产品,打通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融资“第一公里”。
更多内容,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