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胜利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纪念活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94994部队官兵代表、青少年代表、紫金草志愿者代表、纪念馆馆员代表等参加了活动。
“胜利号角”响起,激励人们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胜利广场,气氛庄严肃穆。铁红色的胜利之墙,寓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广场四周的黑色花岗岩上,镌刻有民政部于2014年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一寸山河一寸血,每一个名字,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每一个忠魂,都蕴藏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9时30分,年轻的小号手迈着稳健的脚步来到胜利之墙正前方,迎着太阳昂首吹响“胜利号角”,嘹亮的号声划破长空。宽阔的胜利广场一片肃然,只有铿锵有力的乐声在激荡人心。激昂的旋律,昭示着中国人民浴血艰苦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此时此刻,大家注目凝视,不约而同聆听这铿锵的乐曲声,领略“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力量,在心中许下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的志向。
敬献花篮,表达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9时35分,在凝重深沉的《献花曲》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所有死难同胞、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同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献出生命的国际战士和国际友人敬献花篮,现场各界代表依次上前献花。芬芳吐蕊的百合、高洁的黄白菊,寄托着人们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幸存者常志强的后代参加了活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历史的见证人,为维护史实、教育后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幸存者们年事已高,他们的后代接过了传承历史记忆的接力棒。常志强的女儿常小梅表示:“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参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和平来之不易。如今,我们要牢记历史,警钟长鸣。我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推动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下去。”
合唱、朗诵,表达新时代民众的拳拳之心
在胜利之墙正前方,紫金草艺术团童声合唱爱国歌曲《祖国有我》。《祖国有我》由全国少工委推出,是一首反映新时代少年儿童励志报国、奋发向上的爱国歌曲。童声合唱回荡在胜利广场上空,婉转的音韵、美妙的歌声,表达了新时代少年的拳拳之心。
10岁女孩吴殊冕坚定的目光充满自豪,她目不转睛地盯着指挥,用清澈、稚嫩的歌声唱出了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感。吴殊冕来自南京市力学小学,今天是她第三次参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活动。去年国家公祭日,她来到“烛光祭·国际和平集会”活动现场,合唱舒缓动听的《南京难民合唱曲》。今年3月,她在紫金草艺术团成立签约仪式上合唱《生长吧》,表达青少年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她再次来到纪念馆,她说:“在歌唱过程中,我意识到新一代青少年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随后,胜利广场上传来抗战诗歌《吹号者》的朗诵。这首诗歌由艾青创作,塑造了一位在抗日战争中吹号人的形象,讴歌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抗战精神。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王波参与了朗诵,他说:“这是个名篇,写得非常好。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之际,我们在胜利广场读这首诗,特别有象征意义,提醒我们珍视和平。”
弘扬抗战精神,筑牢历史记忆
抗战硝烟散尽,抗战精神永存。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94994部队官兵代表来到活动现场。庄严的仪式,让每一位官兵沉浸在历史的情境中。官兵们表示,要学习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忠诚履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当天,还有来自孟加拉国、爱尔兰、菲律宾等国的6名国际志愿者代表参加了活动。来自孟加拉国的那夫目前是东南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来南京求学三年间,他专门了解过南京大屠杀历史。他表示,全世界的年轻人都要记住这段历史。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岩岩 蒋楚嫣/文 万程鹏/摄影 高鑫/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