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法国时间9月11日,三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柯军、施夏明、孔爱萍忙得不亦乐乎,上午一场体验课,下午一场表演工作坊,为即将于12日开启的“文明遇·鉴:中国昆曲江苏周”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预热造势。
10:30,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热闹非凡,70名来自蒙台梭利学校的幼儿园孩子和小学生们围坐在地上,手里拿着印有昆曲角色的画纸。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中国的《西游记》吗?今天有谁愿意来做一次‘美猴王’?”这些孩子们虽懵懂但好奇心十足,一听到柯军的提问,纷纷举手要试一试。
在眉眼和鼻梁间画上白块,再用红色细细勾勒出猴眼形状,不消十来分钟,原本金发碧眼的法国孩子就变身成中国戏曲中的“美猴王”。
随后,三朵“梅花”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折扇等道具,与孩子们互动,手把手教学,带他们体验昆曲中的程式表演动作。
14:00,他们又赶往Jeannine Manuel学校剧院,与50名初中生见面,这些大孩子中有不少人甚至了解过昆曲,知道一根马鞭即代表骑马。
提上一根马鞭,柯军与一名法国孩子走上讲台,他展示昆曲中“以虚写实”的代表性道具马鞭,法国孩子做小助手,现场跟学,完成牵马、骑马、驯马、马上动作等一系列程式表演动作。
孔爱萍现场给孩子们讲解并演示昆曲闺门旦的小情绪,“她们的开心不是张扬外显,而是含蓄内敛,眼睛微微睁大一下,面带发自内心的甜美笑意。”孔爱萍一抬手,一个演示,就让台下的孩子们直观领略到东方古典美人的神韵。“闺门旦很多时候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载歌载舞,曲牌一支接一支连唱,且情绪变化多端。在极少布景的舞台上,一个人表演40分钟,功力不到,观众们会坐不住。这对演员的要求极高。”
“昆曲演员们利用这么少的道具,竟能讲出这么多的故事。”看完中国“梅花”的现场讲课,法国孩子感慨:“今天这堂启蒙课,让我们见识到中国伟大的昆曲艺术!”
策划 黄建伟
统筹 王晓映
文案 高利平 刘春
视频 邓宇轩
海外传播 刘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