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本周(7月31日—8月6日),江苏各地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全部出炉。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同时,多地探索政银企合作、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等,助推地区产业、资本市场发展。
地区发展持续向好
作为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先行者”,苏州在8月1日召开全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半年度总结暨下半年工作推进会。截至6月末,苏州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达1.2万亿元。在数字金融产业聚集上,苏州也在持续加速。截至6月底,苏州共有45家金融机构总部设立的数字金融实验室。上半年,数字金融生态圈企业新增142家,全市共计494家。
酿造(酒)产业作为宿迁的重点产业,年初出台的《宿迁市千亿级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到重点支持以酿酒产业为主导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上半年,宿迁市酿造(酒)产业链实现产值237.5亿元,同比增长9.67%,预计全年突破500亿元。6个列入年度产业链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7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35.1%。
聚力打造新能源之都,常州武进区也在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布局。上半年,武进区9大产业集群完成规上产值1500亿元,同比增长14%左右。其中,新能源产业产值978.3亿元,同比增长31.5%。上半年,武进区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77.58亿元目前,在建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共56个,计划总投资478亿元。8月1日,总投资52亿元的今创三大新能源项目在武进国家高新区集中开工。
泰州和徐州则围绕地区产业集群,将优秀项目、企业引回来。8月1日,2023徐州(香港)投资推介会举行。会上,“343”创新产业集群、金融服务业等领域25个项目现场签约,协议投资总额294亿元,利用外资6.6亿美元。同时,徐州市香港经贸招商联络处、徐州—香港协同创新中心、香港徐州文化旅游推介中心揭牌。泰州则在8月3日举行2023中国医药城(上海)投资推介会。会上,首批5家企业集中入驻泰州离岸创新中心,“G60云智天地”与中国医药城达成区域合作协议,总投资60亿元的20个项目集中签约。
金融赋能后劲足
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助推制造业升级加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8月5日,2023年金融赋能制造强省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生物医药专场在南京举办。活动现场,全国股转系统、北交所与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共建的江苏创新型企业发展基地,与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共建的江苏企业培育基地同步揭牌。此外,国开行江苏省分行与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聚智园,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与江阴高新区,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与泰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进行项目签约,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无锡则持续推进产业基金落地,助推金融与实体经济重点产业深度融合。8月4日,中国工商银行无锡分行、无锡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工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在无锡共同签署总规模100亿元工融锡创科技产业基金战略合作协议。该基金将聚焦航空航天、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发展,支持有技术优势、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创新发展,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推动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此外,镇江和南通在金融创新领域迎来新突破。8月1日,镇江市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落地。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其拥有的数据知识产权,向苏州银行镇江分行质押融资,获放500万元贷款。而南通则迎来了全国首单民企蓝色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日前,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2023年绿色科技创新债券(蓝色债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完成发行,发行规模1亿元。
谋篇布局促发展
为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8月2日,扬州召开全市企业上市工作座谈会。会上强调,要抓紧组建相应的产业发展基金。围绕主导产业,发挥好基金的助推作用,积极开展股权投资业务,优先选投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项目,引导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支持企业走好上市融资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淮安则在金融助力高质量招商引资上出台措施。其中提到,探索推进金融服务招商新模式。积极探索开展“基金招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基金投资助力优质项目来淮落地,助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上半年进出口同比增长7.2%的盐城日前出台《盐城市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若干措施》。为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创牌,《措施》对企业境外商标注册、出口产品专利、产品认证等方面予以支持,补助金额上限从之前的3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同时针对外贸“新三样”,《措施》也提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贸易,支持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新三样”绿色产品出口,支持新能源汽车品牌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
连云港则聚焦农业发展。8月2日,连云港市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会上强调,要聚焦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全力抓好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紧紧扭住乡村建设关键抓手,深入推进产业富民重要任务。近期,连云港市财政局下达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共计4473万元。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何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