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 从盲盒中抽取一张卡片,判断上面的描述是否是理性消费;说出一种识别百元假币的方法;大声念出“视力表”中的反诈小知识;答出金融消费者有哪些权益;听一条防诈小知识……9月26日,工商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走进“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在南京新百广场和中央商场一楼,不少趣味十足的金融知识互动体验小游戏,让市民们沉浸式学习金融知识。
现场,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与南京分行联动,布置了一个金融知识公益宣教沉浸式街区市集,通过参与游戏、摊位互动、集章打卡等形式,向市民普及金融知识。
“交100元或者200元就能成为兼职公司的会员,每天会通过微信群或qq群发送兼职信息,这些所谓的兼职公司很多都是骗子,收取会费后就跑路了。”活动现场,工商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如今网络已成为很多人生活工作的重要工具,而骗子也在紧盯机会,伺机而动。
工商银行的6个市集摊位创新宣教形式,在“玩”中普及金融知识。市民周女士抱着女儿正参加识别百元假币的活动,“人民币上有凹凸不平的纹路,人民币里面还有一根金属线。”她说一句,身旁5、6岁左右的小女孩跟着念一句。在“视力表”摊位,两位老人家正在小声讨论。一位稍年长的老人说:“这上面的都是诈骗啊?”另一位穿灰色衣服的老人深以为然,嘴里念叨着:“对,叫你搞快钱的都是骗子!”
活动从上午十点半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半。因为中秋临近,市集上的“橙色大月亮”吸引了不少市民到场参观打卡。有市民在游戏中学习到金融知识,也有市民在朋友圈分享美照和市集的精彩,吸引更多人参与。
记者了解到,当天是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五进入”集中教育宣传日,全国多地集中开展了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圈的教育宣传,面向全民,普及基础金融知识。作为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的活动之一,“五进入”集中教育宣传日活动主要围绕重点人群,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的金融知识宣传。
工商银行工作人员介绍,本次活动是工商银行倾力打造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之一,通过多个小活动积极推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活动选择在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既可以掀起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热潮,也希望让更多商圈职工白领和市民朋友在舒缓解压的同时,提升金融素养。”每年,工商银行都不断创新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教育的形式,助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并在教育宣传月集中组织各类活动,以教育宣传月活动为牵引、为民办实事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增强金融消费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陈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