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近年来,江苏推动全省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乡村建设已经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7月19日,“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推进农业现代化专场在南京举行。发布会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路宏伟针对江苏如何以现代宜居农房建设为切口,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答记者问。
刘圩村、黄龙岘村……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是江苏率先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缩影。全省超过40万户农房得到改善,130多万农民群众住上了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风貌协调的现代宜居农房,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实现动态“清零”。“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显著提升,乡村风貌明显改善、乡村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改善农户满意率达93.3%。”路宏伟说。
“近年来,江苏在聚焦‘乡村’守正创新,村庄建设亮点纷呈;在聚焦‘文化’持续发力,保护传承成效显著。”路宏伟介绍,江苏累计建成665个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实现76个涉农县(市、区)全覆盖,其中24个县(市、区)数量超过10个,南京、苏州、扬州、泰州等地率先从市域层面积极谋划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区域集聚示范,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平均年收入分别增长约34%和22%,农户满意率超95%,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已成为江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探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鲜活样本。
此外,江苏积极做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组织开展传统村落调查推荐,现有中国传统村落79个。苏州市吴中区、宜兴市先后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江苏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先后公布命名六批502个省级传统村落和376组传统建筑组群,实现76个涉农县(市、区)全覆盖。
下一步,江苏将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奋力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上展现新作为。
——持续改善农村住房条件。着力推进老旧农房改善,持续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对有安全隐患的农房优先及时消险解危,同步提升规划发展村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同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2026年底前基本完成1980年及以前建的且农户有意愿的农房改造改善。积极引导设计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服务农房改善和村庄建设,同步加强乡村建设工匠队伍建设。遴选、培育一批省级示范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高品质示范引导各地在农房改善过程中积极探索具有地域特点、乡土特色、时代特征的新苏式民居,打造留住乡愁记忆、体现现代文明、展现特色风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扎实推进特色田园乡村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入开展特色田园乡村面上创建,立足资源禀赋和地方特色,优化乡村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风貌,到2025年建成1000个特色田园乡村。对已命名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进行跟踪指导和回顾评价,加强动态管理,持续巩固建设成果。着力推动特色田园乡村从点的创建向区域建设延伸,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涉农县(市、区)选择特色产业、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特色镇村等资源要素相对集聚的地区,基于2个及以上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以单个镇或多个镇交界区域的若干行政村为单元,力争到2025年培育15个左右集田园风光、山水美景、现代农业、乡愁记忆为一体,可深度体验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集成展现乡村振兴现实模样。
——不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指导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46个村编制保护利用规划或方案,建立完善传统村落保护档案。指导苏州市吴中区、宜兴市扎实推进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设,积极推进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设工作。继续组织开展省级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的摸底调查,动态更新保护名录,到2025年省级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数量超过1000个。引导各地加大各类历史文化遗存的活化利用,鼓励在传统村落内合理开展旅游、休闲度假、传统手工艺和传统技艺加工制作等生产经营活动,深入挖掘乡村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赓续文脉、活化传承,让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新韵。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姚政宇 洪叶 颜颖 林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