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江苏自贸试验区2019年8月设立以来,聚焦“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战略定位,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成果显著。
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突出可复制可推广,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在试点任务落实方面,国务院批复的江苏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113项改革试点任务,总体落地实施率超过98%。在制度创新成果方面,三个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累计探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79项,其中24项在全国复制推广、8项在国家部委完成备案、120项在省内复制推广。在重点领域改革方面,系统谋划、大力推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类分级管理、生物医药国际执业资格比照认定国内职称等政策先后落地,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产值保持高速增长,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今年1-7月,江苏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17.8亿美元,同比增长24%,进出口2472.8亿元。推动制度型开放方面,对标CPTPP、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38项政策措施,聚焦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公平竞争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省政府制定出台推动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17项政策措施。在培育新业态方面,支持银行为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提供高效便捷的跨境资金结算服务,苏州片区2022年离岸贸易结算量达16亿美元,增长50%。
推动开放与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创新链、做优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科技和产业创新方面,累计部署实施90余项重点研发项目、49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突破了一批重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获批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方面,南京片区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苏州片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纳米技术应用以及连云港片区新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迅速。在集聚高端人才方面,为外籍人才提供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一站式”联办服务,首创聘用外国人单位“红白灰”三色信用分类管理制度,三年来累计新发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1万余件,其中高端人才占比近30%。在金融开放创新方面,实施9项外汇管理改革试点、5项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苏州片区获批开展5项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创新试点。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积极探索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一业一证”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放权赋能方面,先后分两批赋予自贸试验区303项省级经济管理事项,总体承接率达到了95.7%。在完善现代治理体系方面,《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正式施行;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加快构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深入开展,商事审判、商事仲裁、商事调解等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不断完善。
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支持三个片区开展差异化探索实践。南京片区聚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落地基因与细胞实验室、EDA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创新载体,加快建设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苏州片区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厚植中新合作优势,大力培育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开放与创新、创新与产业实现深度融合。连云港片区加快建设亚欧国际重要交通枢纽,建设连云港港国际枢纽海港,提升中哈物流基地、上合组织物流园、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建设水平,打造国际班列连云港品牌,“一带一路”交汇点战略支点功能不断完善。
积极探索与省内外重点开放平台联动改革、联动开放、联动创新。在省内联动方面,有57个国家级开发区、国际合作园区等重点开放平台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并被赋予14项省级经济管理事项,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57个重点开放平台进出口总值约占全省一半,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使用外资分别约占全省四成、六成。在省外联动方面,与上海、浙江、安徽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共同发布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十大制度创新案例,推动政策互鉴、产业互促、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南京片区建设多组学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平台,推动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苏州片区积极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探索长三角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协同试点;连云港片区会同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心片区、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等9个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沿线自贸片区及霍尔果斯经开区、阿拉山口市等两个重点口岸联合发起成立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宋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