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质量兴则经济兴,质量强则百业强。10月27日,2023年江苏质量大会在南京召开。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273个,实现重点园区全覆盖,指导企业攻克技术难题2.9万个;运用“苏质贷”帮助企业获取质量融资484.2亿元,进一步扩大“质量+金融”发展生态圈;省市县协同指导55个地方特色产业2600家企业建立先进质量管理模式;连续两年在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中获得A等次……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从会上获悉,去年以来,省质量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省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推动质量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下一步,江苏如何厚植质量强省新优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质量支撑?质量大会上,省质量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亮出“作战图”——
深化部省合作,进一步完善质量推进机制。积极推动总局与省政府签署新一轮部省合作协议,重点实施10个方面合作项目,在质量发展制度创新、政策试点、能力建设等方面争取更大支持。进一步细化分解质量强省重点任务,对制造业产品合格率、消费品质量合格率、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等10项质量发展指标开展跟踪监测,加快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质量强省建设工作机制。完善多层级质量督查激励制度,推动更多设区市开展质量促进立法、建立党委质量督察机制,支持各地争创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
赋能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质量技术服务。组建江苏市场监管科技创新委员会和科研孵化平台,编制技术能力、科技合作、资源共享“三张清单”,建立定期会商、联系专家、成果推介“三项制度”,加快构建市场监管科技发展和创新服务体系。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大型仪器设备、标准规范等质量技术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引导企业在打通产业链质量堵点、化解关键核心技术难点上取得实质性成果。打造覆盖我省主要产业、全国领先的质量技术公共服务体系,在纳米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移动通信智能终端等领域申报筹建一批国家和省级质检、计量中心,推动“一站式”服务网点实现县域全覆盖。
聚焦重点产业,进一步深化质量提升行动。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分行业开展质量状况分析和质量攻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标准化提升工程,支持企业制定国际、国内领先的“领航标准”,力争到2025年实现50条重点产业链全覆盖。持续优化“两清单一平台”功能,推动我省检验检测资源更好适配重点产业链需求。加大新能源、光伏等重点产业集群高端品质认证供给,切实提升企业质量竞争力。持续深化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等行动,每年培训企业不少于1万家、精准帮扶1千家。
强化政策激励,进一步扩大质量品牌效应。发挥第五届中国质量奖获奖企业示范作用,完善质量奖梯度培育机制,引导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新评定省长质量奖(含提名奖)20家、“江苏精品”200家。构建质量标杆经验宣传推广长效机制,鼓励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力争到2025年首席质量官制度实现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会同相关部门推动“苏质贷”走向“苏质融”,打造包括质量信贷、融资租赁、期货套期保值、保险担保等为一体的综合金融产品,为企业加强品牌管理、加快转型升级提供更大支持。
拧紧责任链条,进一步筑牢质量安全防线。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安全“两个责任”,督促企业配齐配强安全总监和安全员,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常态化、全覆盖对燃气管道、“瓶灶管阀”、婴幼儿食品、集采中标药品、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重点产品开展隐患排查,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规模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统筹推进法治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持续完善缺陷消费品召回、产品事故强制报告、产品质量风险监控等制度,推动我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广泛宣传发动,进一步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围绕筹办中国质量(南京)大会,动态制定并滚动实施推动质量强省继续走在前工作任务清单。建立健全先进质量理念和管理模式推介机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深入宣传我省质量工作的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切实提高全社会质量、诚信、责任意识。精心组织“世界计量日”“世界标准日”“质量月”等活动,加强质量政策宣传,开展全民质量行动,着力营造党政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洪叶 许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