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教育 > 正文
江苏14所联盟校“同行”守护孤独症孩子
2023/06/26 19:37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6月26日,《南京市孤独症儿童教育指导手册》发布会暨南京市孤独症儿童教育工作推进会上,全省14所联盟校齐聚金陵“同行”守护“童心”。南京孤独症儿童教育“同行”学校行动正式启动。

  何为“同行”?14所联盟校在行动

  现场,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吴秀亮现场解读了“同行”学校行动,他表示,“同行”学校是一个为孤独症儿童、教师和家长提供教育支持和服务的专业平台,着力于孤独症儿童适宜性课程建构和个别化教学研究,专注于孤独症教育资源的共建、共生、共享。

  据介绍,“同行”学校将开展六项具体工作:成立南京市孤独症儿童教育专家委员会、建立南京市孤独症研究基地、启动南京市新时代特殊教育名师培养项目、建立孤独症儿童个别化教学实验学校联盟、设立南京市特需儿童家长服务中心并开通家长服务热线、创办《南京孤独症儿童教育》内刊。“我们将汇聚高校、医疗、社区和家庭等各方力量,以‘同行’守护‘童心’,奋力开创孤独症儿童教育普惠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努力为中国孤独症儿童教育作出南京贡献。”吴秀亮说。

  作为全省首家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南京市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作了《全域推进孤独症儿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南京实践》专题汇报。南京江北新区沿江街道中心幼儿园、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三所基层学校代表现场分享了孤独症儿童教育方面的经验做法。

  截至今年6月,南京在读特殊需要儿童5001人,其中全市在读孤独症儿童1049人,孤独症儿童相应教育需求日益复杂,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是江苏省融合教育示范学校,先后有十几位孤独症儿童在校就读,目前已有四位顺利毕业。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校长吴宁坦言:“孤独症儿童每年的入学数量逐步递增,孤独症儿童的就学、转衔(从一个阶段转入到下一个阶段的过渡)受到家长、老师的共同关注。因此学校积极做好幼小衔接转衔和初小转衔,在幼小转衔时重点进行抢救性干预,及早进行教育康复,使孩子能够适应小学生活。在初小转衔时则尊重孩子选择,通过一系列课程,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选择到合适的学校。比如,该校六年级的孤独症孩子宁宁通过一年的转衔课程后,最终决定初中阶段半天在特殊教育学校、半天在初中学校就读,这样的就读方式让孩子和家长都比较满意。”

  现场,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常州市光华学校、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连云港市海州特殊教育学校、射阳县特殊教育学校等14所联盟学校获得了南京市孤独症教育“同行者”的授牌。

  同时,南京市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联合省内外相关单位成立了“两个基地、一个工作站”,即浙江师大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全支持教育研究基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基地和南京脑科医院孤独症校园义诊工作站,现场进行了揭牌。

  据介绍,两年来,南京市孤独症儿童教育以“中心”为平台,在市民政、卫健、残联等部门的支持下,实现了孤独症儿童教育由校本探索转变为全域推进。在南京,特殊教育资源配置优先向学前和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倾斜、向普通学校倾斜、向中重度障碍学生群体倾斜,全面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市区全覆盖、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街镇全覆盖、特需学生15年免费教育全覆盖。2021年出台《南京市公办学校和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合作开展融合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在南京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送教送康活动,并推动符合条件的学校成为定点康复机构,让孤独症儿童就近就便享受优质教康融合服务。同时,南京全学段多元合理安置孤独症儿童少年,按照“普校主体、普特融合”的原则,南京1000多名孤独症学生,经科学评估后,分类安置在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

  另外,南京在全省率先出台融合教育示范校创建标准,启动实施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发展主要指标监测,从办学理念、学校治理、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多方面推动学校为融合教育做好充分准备;研制出台《南京市特殊教育(融合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指导意见(试行)》及《南京市特殊教育(融合教育)课堂教学评价表(试行)》,为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目标引领和方法指导。

  孤独症儿童到哪里做康复?这本《手册》告诉你

  会上发布了《南京市孤独症儿童教育指导手册》。据南京市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手册主编张慧介绍,手册的编写是基于“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南京市在校孤独症儿童数量日益增多、教学难度增大的现实需求,积极回应教师教学和家长养育过程中已经或可能遇到的困惑和挑战。按照孤独症儿童的基本认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四个不同部分,内容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面向的主要人群是孤独症儿童家长、教师等相关从业者及社会大众。为孤独症儿童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提供方法指导和策略支持。手册附录部分还提供了一些孤独症儿童教育资源,方便家长、教师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江苏省和南京市对孤独症儿童的政策支持有哪些?”“南京有哪些医院可以为孤独症儿童做诊断鉴定?”“南京有哪些提供孤独症康复项目的定点康复机构?”“南京市面向大龄孤独症群体开展的托养服务有哪些?”……张慧说:“为了增强手册的可读性和实用性,编写过程中,我们广泛征集、梳理教师与家长提出的种种孤独症儿童教育困惑,把深奥复杂的孤独症儿童教育理论、方法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并以问答的形式呈现解决思路和参考策略。”

  手册里提及,江苏省在2014年制定了《江苏省残疾儿童基本康复项目省补资金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了孤独症儿童0到6岁与7到14岁两个年龄段每年可分别获得1.4万与1.2万的专项康复补助费用,该费用通过政府购买机构服务的方式予以发放,且受助儿童按实训时间给予每人每天10元伙食补助(补贴一年不超过9个月,每月不超过22天)。2021年制定了《江苏省“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强化孤独症儿童少年康复服务,建立2所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示范中心。特别是要落实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按当地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8倍以上拨付政策。2022年江苏省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统一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保障政策的通知》,将孤独症纳入门诊特殊病种,患儿可在门诊治疗并通过医保报销,报销比例不低于同级别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

  南京市对孤独症儿童的政策支持有哪些?2023年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南京市民政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南京市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救助标准的通知》,对南京市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救助标准进行了调整,救助对象包括0-14周岁残疾儿童、15-17周岁困难残疾儿童。发布了残障儿童的救助标准和救助范围:0-6周岁孤独症儿童,每人每年救助标准为3万;7-17周岁孤独症儿童以0-6周岁同类康复项目标准的85%为7周岁基数,每增加1岁递减500元。2023年,南京市医疗保障局出台了《关于统一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保障政策的通知》,将孤独症纳入门诊特殊病种,患儿可在门诊治疗并通过医保报销,报销比例不低于同级别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

  根据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关于公布2023年度南京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的通知》,2023年度南京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共70家,其中提供孤独症康复项目的机构有48家,具体如下——

  【2023年孤独症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名单】

  家社校协同,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更多可能”

  会上,孤独症儿童代表宁宁和她的妈妈走上舞台,将个人绘本作品送给现场参会人员,为推进会留下了温馨感人的一幕。

  如何帮助孤独症学生从幕后走到台前,在展示个人风采的同时,让更多人看到孤独症孩子的潜能和人生可能性?南京孤独症少年大宝、方方多次在南京万达广场、金陵图书馆等召开个人画展。大宝还为日本孤独症少年东田直树的个人传记《我想飞进天空》一书配画插图。在江苏省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上,3名孤独症学生代表南京市参赛,取得了2金、2银、2铜的好成绩。

  近年来,南京市将帮扶孤独症学生在内的残疾人就业作为民生实事项目重点推进。比如,鼓楼区积极推进政校企合作模式,鼓楼区政府食堂和鼓楼特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并接纳了12名学生就业。秦淮特校把孤独症学生在校所学和未来就业需要结合起来,为其制定个别化职业教育方案,关注生涯发展和职业核心素养,充分发挥潜能,改善功能,为他们找到适合的岗位和工种,近些年帮助十几名孤独症学生走进星级酒店、星巴克等单位就业,成为了社会的有用之才。

  现场,孤独症儿童教育研讨会还邀请了国内外知名孤独症儿童教育专家学者,从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探索、孤独症儿童全支持课堂创新与实践、孤独儿童教育中的观察记录、孤独症儿童前语言沟通研究进展和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开办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华东师范大学邓猛教授在《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探索》的主旨报告中提及怎么解决“融入和课程有质量”的问题?他总结了几点:“第一,特别关爱、问题防范与相互帮助、融入集体生活;第二,课程调试、个别化教育、康复训练与学校常规的教育教学;第三,学习借鉴、探索尝试、资源的集成与共建共享。”

  那么,需要建立一些什么样的机制?邓猛举例说:“比如财政支持机制、人员保障机制、困难家庭资助机制、奖惩机制;无障碍设施改造机制、教具学具辅具支持机制;家庭、社区、学校的协同机制等。”

  对于教育强国建设的特殊教育,邓猛提出了三点展望:“首先,完善的体系建设。一是普及普惠、医教融通、学段衔接、通畅便利的残疾人终身教育体系;二是全面覆盖、系统调适、重点帮助、个别指导的特殊需要障碍学生学习支持体系;三是科学选拔、灵活多元、科教协同、全球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其次,强有力的支持保障。一是年限不断延伸的免费教育;二是力度不断加大的资助;三是特教特办的人财物投入机制;四是不断提升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职业吸引力。最后,高质量发展,融合教育的持续普及,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强,个别化教育和适宜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更加充满活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曾威/摄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