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科技 > 正文
科技报国天地广③ | 野外勘测,探寻古地球故事
2022/10/01 21:04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10月1日,在云南省昭通市双河苗族彝族乡,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栾晓聪正守在钻井旁全神贯注记录钻取岩芯全过程。

  左一开始:栾晓聪、汪勇、魏鑫、崔雨浓、龚方怡,其余为钻井队施工人员

  此前,在云南地表,南古所的科研人员已经发现了适合研究的古老岩石。但风吹日晒下,岩石的元素含量受到了影响。根据最新研究需求,团队确定昭通市地表下的底层岩石连续性较好、较新鲜,适合作多学科的分析测试,最终选择9月中旬到双河苗族彝族乡钻取岩芯。

  但由于当地一连好几天大雨,原定野外科研计划不得不推迟。雨过天晴后,井架开始搭建的消息传来,9月29日,栾晓聪带领团队共5人顺利抵达双河苗族彝族乡。该钻井项目由南古所詹仁斌研究员进行总体设计,栾晓聪担任钻井现场负责人。团队将把握钻取过程中的地质内容,保证岩芯按顺序归位,以便后期开展针对岩芯的微体古生物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等的分析研究。

  “如果工程十分顺利,没有一丁点小问题,最快也要20天左右才能完成。但这应该是小概率情况。”栾晓聪说。钻取岩芯要先将套管钻进完整的岩层,然后用绳索吊上来,再将岩芯从套管中取出来清洗,整个过程中岩芯的上下位置不能出现误差,否则岩芯就失去了科研价值。因此,科研人员必须要24小时轮班值守在井场旁,监督岩芯钻取过程不出差错并随时记录。

  然而,总有些意外情况无法避免——在钻取岩芯的过程中,钻头有可能掉下去;地下还可能有溶洞、渗水层等,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大家就要立即停止打钻,灌水泥把周围封住。一次补漏就有可能耽搁几天时间,如果遇到第二个、第三个渗水层,仍然要重复同样的操作。

  “保守估计,我们要在云南呆至少一个月。”栾晓聪笑着说,大家基本上没有节假日概念。栾晓聪的工作时间比较灵活,并不是每天都要外出采样,但接到任务时,必须要配合工程需要。野外工作最紧缺的是人手,往往节假日的时候大家才同时有空,这意味着大家要一同前往野外。

  岩芯就像“食材”,需要经过研究才能把这道“菜”端上科研的餐桌。在云南的这一个月,栾晓聪和同事们将对出筒的岩芯这份“食材”拍照记录。回次、表面出露的化石、钻取深度……枝微末节都是实验室研究的第一手野外资料。此次钻取的岩芯来自4亿多年前的奥陶纪。“我们将对岩芯进行古环境和古生物的分析测试,加深人们对远古时期重大生物事件环境背景的认识,并为现在人类与地球如何和谐共存提供借鉴。”栾晓聪说。

  科研工作日复一日难免枯燥,但栾晓聪认为,野外工作有独特魅力,在采样勘探的同时能踏遍大好河山,并真切感知地质历史跨越的宏大时间尺度,个人心胸也随之开阔。出发前,栾晓聪特别定制了一条“科技强国”的横幅。在到达钻探现场井架时,他和同事们站在碎石堆上,拉起横幅为祖国母亲祝福,“这是我们的工作动力,勇攀科技高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实习生 孙广哲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