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科技 > 正文
“追踪”彗星足迹 紫金山天文台彗星活动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07 16:02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探测和太阳系天体研究团组以我国最早发现的两颗彗星为研究对象,在彗星活动性演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将为未来开展彗星空间探测计划提供科学参考。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彗星?团队研究人员介绍,彗星是太阳系形成初期遗留下的残骸,较好地保留了太阳系早期遗留下的原始信息,研究彗星有助于研究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此外,彗星富含水冰和有机物,研究彗星有助于研究地球水的来源和生命的起源。

  我国最早发现的两颗彗星“紫金山1号”(62P/Tsuchinshan 1)和“紫金山2号”(60P/Tsuchinshan 2)都是由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紫金山1号”发现于1965年1月1日,最近一次过近日点发生在2017年11月16日;“紫金山2号”发现于1965年1月11日,最近一次过近日点发生在2018年12月11日。

  2019年2月14日观测到的“紫金山2号”在R波段的增强图像

  据了解,研究团队利用紫金山天文台姚安观测站的高精度望远镜(YHPT),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对“紫金山2号”进行了跟踪观测。结果表明,“紫金山2号”的彗发内部存在一个稳定的螺旋结构,彗发的颜色随时间和测光孔径变化明显,活动性最大值在过近日点后10天左右。通过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紫金山2号”在V波段和R波段存在一定的气体污染,与其他木星族彗星相比活动性较强,验证了研究团队之前提出的“彗星活动性除与彗星的日心距和成分相关外,还与彗核大小相关”的推论。

  此外,研究团队还利用国际小行星中心(MPC)和彗星观测数据库(COBS)的观测数据,对“紫金山1号”和“紫金山2号”在不同回归周期的长期光变和活动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反映彗星活动性演化的一系列参数,发现“紫金山1号”和“紫金山2号”的活动性在受到木星引力扰动后近日距减小导致活动性出现反常增加,并首次用量化的方式展示了轨道变化对彗星活动性的影响。

  这两项研究结果丰富了木星族彗星的物理参数和活动性参数数据库,完善了彗星活动性的演化机制。相关成果分别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和《皇家天文学会月刊》。

  通讯员 周团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蔡姝雯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