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支柱性行业,也是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和整体市场影响最前端、最直接的行业。
9月28日,全省钢铁行业稳增长暨重点企业家圆桌会议在苏州张家港市举行。记者在会上了解到,1-8月,全省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6920万吨、8512万吨、1054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0、2.5%、5.0%。前8月,全省钢铁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比全国高2.4个百分点,利润降幅较前7月收窄21.4个百分点。总体上看,行业生产稳定,效益逐步好转。
值得一提的是,出口数据较为亮眼。今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稳外贸一系列政策,在贷款支持、贸易审批等多方面,营造良好的外贸出口环境,钢材出口强劲增长。1-8月,全省累计出口钢材920.4万吨,同比增长144.7万吨,增幅达18.6%,其中,8月份出口钢材130.5万吨,环比增长20.1%。出口钢材中,板材产品最多,出口量占比约56%,其次是棒材产品,占比约27%。钢材出口强劲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国内需求不足问题,短期内成为我省钢铁行业稳产、减亏的重要引擎之一。
当前,全国钢铁行业正面临产品价格下降、需求恢复缓慢、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因素影响,全行业正处于爬坡过坎关键转型期,稳增长压力大。不过,面对转型升级的诸多“阵痛”和更为严峻的市场环境,我省钢铁行业坚持稳中求进,推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取得新进展。
其中,特钢长期保持国内第一,在汽车用钢、大型变压器用电工钢、建筑桥梁钢、高强高韧揽索钢、油气管线钢等领域占据国际第一梯队,高端核电钢、高温合金、海工钢等产品实现由“跟跑”到“领跑”转变。在我省八大重点行业中,特钢行业已拥有较强的国际话语权,有望在全国同行业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的卓越产业链。
推进钢铁行业稳增长、高质量发展,江苏做对了哪些事?
着力强群拓链发展。今年以来,我省将钢铁行业纳入“1650”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在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以特钢为代表的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链,大力实施传统钢铁材料转型提质强链工程、关键战略材料克难保供补链工程和前沿材料培苗育新延链工程,持续打造钢铁行业新动能和新优势。
我省还持续推进结构优化调整,推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清除“地条钢”非法产能1233万吨,将全省钢铁冶炼企业由2016年52家压减至目前32家,总体符合钢铁行业减量化发展新趋势。同时加速改造升级装备,支持省内17家钢铁企业实施22个钢铁冶炼产能置换项目,项目投资额合计约1030亿元。其中,有13个项目建成投产,剩余9个拟于2025年底前陆续建成。
稳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绿色化智能化。截至2022年底,全省钢铁行业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5家,数量居全国首位。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常年保持在3%以上(全国平均0.94%)。目前,全省8家钢铁企业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占全省钢铁产能一半以上,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7家,有11家企业被列入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名单,全国钢铁行业获得AAA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我省。
下一步,作为钢铁大省的江苏,如何保障钢铁行业持续平稳发展?
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张星介绍,省工信厅将抓紧制定全省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清单,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推动行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持续抓项目稳投资。对“十四五”期间,全省钢铁企业建设的60多个重点项目,持续做好跟踪服务,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升关键基础材料保障能力。发布特钢材料短板技术(产品)攻关清单、首批次钢铁新材料推广应用清单,积极支持氢冶金、薄带铸轧、特种冶炼等项目,扩大关键特钢产品供给。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瞄准能效标杆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支持钢铁企业节能减污降碳改造,试点建设钢铁行业低碳、近零碳示范工厂。
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继续培育一批全国钢铁行业领先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标杆企业,建立健全钢铁行业一整套“智改数转”标准体系。
优化稳增长服务体系。建立深化钢铁与船舶、交通、建筑、能源、汽车、家电、农机、重型装备等重点领域上下游合作机制,组织产需对接活动,积极拓展钢铁产品应用场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