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回答的是最初建党图什么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表达为什么要建这样一个党、这个党与其他党不同在哪里、党建立起来要干什么、怎样才不违背建党初始的本意等等。可以说,中国共产党98年来的全部实践都是在回答这个问题。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初心的形成和使命的确立,记录的是其从哪里出发的历史足迹,但是,牢记初心使命不是定格在某个历史时段或某些特定空间,而是贯穿于党不懈奋斗的整个和全部过程。初心使命的持续坚守需要经历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检验,历史实践验证着党的初心使命经久不变的韧劲。中国共产党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影响其初心使命坚守的因素每时每刻都存在,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毒素常常构成改变初心使命的危险。
——《牢记初心使命 勇于自我革命》 齐卫平(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
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勇于斗争、不畏艰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富有斗争精神,中华文明才能在无数次动荡中延绵不断,为中华民族在面对风险挑战时提供精神养分。不惧艰险的斗争精神和攻坚克难的斗争本领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中走出来,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宝。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党领导人民通过斗争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深入归纳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历程和斗争经验,是面向新时代,以伟大斗争助力伟大梦想的题中之义。
——《“伟大斗争”助力“伟大梦想”》 袁千里 李海青(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雨花英烈精神形成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贯穿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从1926年至1949年,在这漫长的、艰苦卓绝的革命奋斗历程中,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牺牲于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及周边地区,尤其是以在雨花台牺牲的烈士群体最为集中、最为典型和最具代表性。他们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闪耀着伟大民族精神的光芒,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雨花英烈精神穿越时空闪耀光芒》贺云翱 干有成(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研究所)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前沿
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使“中国号”这艘巨轮继续破浪前进、扬帆远航。
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始终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密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重音:习近平2019年9月12日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的讲话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显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这些精神背后,有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其中有不少故事发生在江苏大地上。江苏儿女既是故事的主角,也在接续奋斗中传承和发扬着这些伟大精神。读懂共和国精神,尤其是其中的江苏谱系精神,就能理解为何今天的江苏,能以约1%的国土面积创造全国10%以上的经济总量。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升华、提炼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凝聚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力量,经过精心策划,由省委宣传部指导、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评论理论部组织实施的“汲取精神力量,献礼70华诞——追寻共和国精神江苏谱系”大型全媒体采访报道,已经圆满结束。从“南湖画舫”到“复兴号巨轮”,这中间到底有哪些“精神密码”?记者们追随着精神的足迹,奔赴一处处旧址和纪念馆,辗转9地1500余公里,用脚丈量精神的广度,用眼见证精神的深度,在完成报道的同时获得了思想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
——《从“南湖画舫”到“复兴号巨轮” 探寻共和国崛起的“精神密码”》孟亚生 袁 媛
时代是精神的试金石,精神是时代的推进器。梳理江苏精神谱系的历程,也是对江苏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的回眸。在革命年代,江苏儿女不屈不挠、团结一心,坚信“革命理想高于天”,坚持“一颗红心永向党”,写下共和国成立这一壮丽史诗上浓墨重彩的一页。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人奋勇争先、开拓进取,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到上塘村“大包干”,从“苏南模式”到昆山之路,从乡镇经济异军突起到县域经济“组团领跑”,从开放型经济一马当先到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推动了江苏大地的沧桑巨变,实现了人民生活的时代跨越。每一个时期,都诞生了可歌可泣的精神,而每一个可歌可泣的精神,都化作激荡时代脉动的澎湃力量。江苏的每一步向前,都离不开这些精神力量的强力推动;江苏每取得的一个亮丽成绩,都源于这些精神力量的奋力书写。
——《汇聚澎湃力量 激荡时代脉动》本报评论员
雨花英烈们一张张年轻俊朗的面庞;一首首慷慨激昂的新四军战地之歌;淮海战役的支前老乡刻满鲁苏皖三省88个地方名字的小竹竿;曾经的未婚妻在王杰逝世50周年时亲手做的23朵纸玫瑰;王仕花对已逝丈夫王继才的深情呼唤……英雄用他们的信仰、坚守、奋斗和奉献,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在接受思想洗礼的同时,我们深深感受到:新中国70年感天动地的发展史诗,正是一首豪情壮志的精神赞歌。 孙 敏
第一眼看见红船,真心觉得不大,而且也并非原来的那艘船,少了几分历史晕染的光环。只是,一想到十几个热血青年就是在这样一艘小小画舫上,轻声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翻开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又觉得奇妙而震撼。从南湖上的一个小小画舫,到如今的复兴号巨轮,伟大精神凝聚了磅礴力量,伟大精神引领了时代脉搏,带领我们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颜云霞
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里的醒目位置,一组主题为“四千四万”的浮雕,正是当年父辈们飘蓬万里、久历风尘的奋斗足迹和热血激情的鲜明昭示。实践与日俱新,精神与时俱进,从“四千四万”精神到新“四千四万”精神,江苏人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和勇于创新的开拓品格不断淬炼升华、发扬光大。我们看得到的、看不到的变化,都在提醒人们,必须要以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姿态,去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和不断出现的问题。 陈立民
在探寻周恩来精神、王杰精神足迹时,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伟大精神离我们很远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徐州,以王杰命名的学校、社区、派出所里,每个人都在学习、践行王杰的优秀品质,他们说,这样才能无愧于英雄的名字;在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一位中学生志愿者义务为游客讲解着周总理的生平,她的眼神告诉我,这些故事早已刻在她的心里。其实,伟大精神就在我们身边闪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大精神的践行者,赋予它们更多的现实意义。 杨 丽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处处场景,无不再现着战争的残酷。战士们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用血肉之躯赢来战争的胜利。看着看着,感动的泪水不禁在眼眶打转。走出纪念馆,不远处一列高铁迎着阳光驶出徐州站。今天的美好生活离不开革命前辈们的付出与牺牲。听前辈记者们讲述王继才的点点滴滴,我们都哽咽了。我对王继才的选择和坚持有了更多的理解,也感受到守岛精神的号召力,这让我露出自励的笑容,自信一定要用好手中笔传递好这种伟大的坚守精神,让更多人能守住心中的“开山岛”。 袁 媛
我先后来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和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接待我们的,是两位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讲解员,他们热情洋溢、声色并茂地讲解着纪念馆内的每一个英烈故事。烈士虽已去,精神永留存。从他们身上,我看到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正将强大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红色精神的传递者。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青年人就能更坚定、更执着、更无畏地前行。 魏晓敏
——记者手记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智库
记者:省委主要领导提出,加快改善苏北农民群众住房条件要考虑好“稳得住、能致富”。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认识?
范从来:我们过去讲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安居和乐业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有房子,没有就业,没有收入来源,必然留不住人。确保搬迁农户有稳定的保障、充分的就业和持续的增收,是“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以“农房项目+”为龙头抓手,做足做实农房改善的“后半篇”文章,才能“让进城的进得放心,让留在农村的留得安心”。农民的住房不仅是生活用房,也是生产用房。农房改善,应当与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结合起来考虑。比如,有一部分农民的住房分散,借助于农房改善,相对集中居住,可以推动土地经营更加有效率,农业向智能化产业化发展。此外,借助于农房改善,让一部分人口向城镇集中,让消费需求集聚、市场集聚,带动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最终让农民在此过程中受益。
——《既安居又乐业,考虑好“稳得住 能致富”—— “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系列访谈⑤》孙 敏 杨 丽 魏晓敏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以往逻辑不同的是,中国是引发这场百年大变局的关键因素之一,导致国际格局出现所谓“后西方”现象。与此同时,工业革命4.0改变线性进化逻辑,出现所谓“后真相”现象,中国同样是工业革命4.0弄潮儿。在此背景下,美国不惜动用长臂管辖,利用西方对中国崛起的担心,挟霸权以令盟友,大打安全牌、规则牌、文明牌,逼迫世界各国在中美间站队,甚至鼓吹中美经济、科技脱钩,重塑全球化体系。
——《认清中美贸易战实质》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监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我国监察工作面临着由“纪法衔接”调整、机构需监督制约、留置取代“两规”等实务问题所带来的新挑战。江苏省委高度重视,省纪委忠实履责,积极应对,稳中求进,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注重思想引领、健全运行机制与回应社会关切的实际行动,对应对监察工作新挑战做出了有益探索。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刘乐明(江苏省纪委)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