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文化建设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形成了主旨鲜明、逻辑严密、意蕴深远、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从七个方面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架构和核心要义,对于深入理解、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提供了理论阐释。
——《大国崛起的文化逻辑》李媛媛(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鲜明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一项根本制度,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新境界,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信仰追求。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李 欣 彭安玉(作者分别为南京市信息中心副研究员、江苏省委党校教授)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通过公民道德建设把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到一个新高度。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既要依靠党的领导,更要尊重公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每一个公民的主体能动性。
——《道德建设没有“旁观者”》马运军(作者单位:南京市委党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一定要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创造实实在在的载体,寓教于乐,入耳入脑,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榜样教育受到前所未有地重视,选树、宣传和学习榜样已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榜样的力量”要看得见摸得着》彭怀祖 周 梦(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江苏先进典型研究中心、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政声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等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注重试点先行先试,统筹各方协同发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在前列》朱劲松(作者为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新时代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
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要站在“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落实在艺术教育的理论层面和实践过程,包括溯清本科教育本源、整合艺术学科布局、创新专业学位建设、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从而肩负起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
——《担负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的历史使命》刘伟冬(作者为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推进乡村振兴基础在精准识别,先做判断题,再做选择题;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模式策划,先有策划,再做规划;推进乡村振兴核心在政策创设,既要政策分类作用,也要统筹集成使用;推进乡村振兴根本在科技创新,动力在科技创新,潜力和希望也在科技创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孙洪武(作者为省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昆山从“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定位和推动人才科创工作,解放思想再出发、真抓实干从头越,举全市之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以一流城市集聚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产业,以一流产业提升一流城市。
——《以城聚才 以才促产 以产兴城》杨 帆(作者为昆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智库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
编者的话
12月5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社科联主办,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承办的第四届江苏智库峰会在南京举行。本期“智库”版摘编峰会主旨演讲专家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民的精神标识和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第二,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分量越来越重。第三,文化在人民生活中的含量和质量越来越高,人民享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第四,文化短板和地区文化短板加速接补。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保障》周文彰(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化工行业是我国的基础支柱产业,化工总产值约13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7%。我国化工产业仍以石油化工为主。以化石资源为基础的加工模式面临转型升级,化工行业绿色化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主要包括原料绿色化、过程、装备与产品绿色化、产业结构绿色化几个方面。
——《绿色化工与可持续发展》欧阳平凯(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
国内外环境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繁重,这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责任重大。要夯实理论功底,用深刻的理论思维观察世界、研究中国、贡献智慧、服务决策;要拓展国际视野,善于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研究中国改革创新发展,服务决策咨询;要把握大势大局,立足国家战略,见事早、想事深、谋事远,努力为党和国家重要决策出思路、出主意。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张道根(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
准确把握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以党的领导制度为统领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中国奇迹”的根本保障所在,是“中国之治”制度密码所在,也是坚定“四个自信”基本依据所在。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桑学成(作者为江苏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江苏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院院长)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智库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构建营商环境,核心在于法治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正在成为江苏招商引资的关键吸引力、区域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是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江苏实践》省委研究室党建法治研究处(调研人员:朱雪华 臧佩洪 周兴年许洁冰 王海军 姜 维 王 琢)
我省是制造业大省,工业企业数量众多且硬软件水平参差不齐,安全生产面临巨大压力,亟待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重塑传统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模式,改进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效率。
——《以大数据构建安全生产 应急管理新模式》朱帮助 魏向杰(作者分别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
当下,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进入应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要协调市场与政府关系,要用法治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进新时代 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刘焕明 朱明明(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宜兴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院)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