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2月10日,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基地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多所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会研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致辞
。他回顾了马院办学历史、发展状况和取得的成果,充分肯定了马院在助力科研、立德树人、推动和支持学校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马院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辛向阳研究员在主旨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以“大写意”描绘了2049年的蓝图,以“工笔画”描绘了2035年的蓝图,以“白描式”描绘了2027年的蓝图。这些蓝图具有人民性、锚定性、实践性、创造性、世界性的特点,是党深刻把握现代化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普遍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特殊规律的结果,目标清晰、催人奋进。
主题报告第一阶段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天勇主持。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骆郁廷、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化部主任刘志明、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分别做主题报告。
骆郁廷教授从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首先,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表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方向和道路。其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使得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其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是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根本保证。
韩喜平教授从历史、理论、世界、现实四个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发展、内涵、意义等作了解析。他认为,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独立自主创造的一条成功的道路。从理论维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理揭示了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是人民的现代化。从世界维度看,为那些既想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的国家和民族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从现实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在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不断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刘志明教授谈了他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他认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张士海教授作了题为《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他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理论性、人民性,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实事求是”两个角度回答了党为什么能坚持和推进自我革命,并阐述了伟大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之间的内在关系,强调新时代要以伟大的自我革命来化解“四大考验”、应对“四种危险”。
主题报告第二阶段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尹才祥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宋进、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树荫、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万美容、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事处处长周显信分别做主题报告。
宋进教授提出,坚持问题导向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坚持问题导向,一方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要将问题导向和理论创新结合起来。
王树荫教授围绕从哪来、是什么、怎么样三个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实现路径作了阐释。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对现代化的认识离不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两个方面,不能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从概念到概念的简单化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依靠团结奋斗开创历史伟业。
万美容教授认为,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题中之义。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极大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张志丹教授从三个方面阐释了新时代十年意识形态创新的新飞跃:以“两个坚持”的掌舵领航为根本前提;以“两个结合”的守正创新为实质关键;以“两个革命”的实际效果为终极标准。一个政党对于前进方向不迷茫和困惑,永远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需要“三位一体”:不忘“本来”、不忘“本色”、不忘“本质”。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创新史,是一部理论自觉和理论引领、理论建设与理论创新、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理论指导和思想批判、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有机结合的过程,牢固支撑了党的历史自信。
周显信教授以《“四个之问”与中国式现代化》为题,阐释了他对二十大精神的理解。他认为,我们党百年来对“四个之问”的探索,催生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科学回答了“四个之问”。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正是解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金钥匙”。
《阅江学刊》主编韩璞庚做学术总结。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葛昕明做会议总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