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翘首以盼的暑假已经开始,如何过快乐且有意义的暑假生活也备受关注。暑假时间充裕,功课压力相对较小,这个时间段正是孩子参加劳动体验的好时机。让孩子在劳动中播洒汗水、收获成长,家长、社会不妨为孩子提供更多劳动体验、铺设更多成长阶梯。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当代青少年,家庭条件普遍优越,同时又身处高速运转的社会环境,通过劳动教育,既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懂得劳动的辛苦,增强理解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还可以让孩子们在劳动中释放学业压力,增强共情和适应能力。这些年,国家层面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去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劳动课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
虽然人们越来越认同劳动的意义,但劳动这门“必修课”真正从课程表走进假期、走入生活,成为砥砺成长的广阔天地,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现实中,有的家长把劳动等同于体力劳动,甚至把做家务、打扫卫生等当作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显然是对劳动教育的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既琐碎又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普通劳动上,还有的认为开展劳动教育存在安全隐患,导致一些学校和社会单位因噎废食,在开展劳动教育方面变得“畏手畏脚”。认识误区、学业压力、安全问题等等,都是劳动教育前行的阻力。除此之外,想劳动而不得的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在大城市,真正能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劳动的场景资源依然稀缺。
暑期生活场景丰富多元,为孩子们的劳动教育打开了更多空间。如何用好暑假,为孩子提供更多劳动体验,当然首先是要在思想上重视劳动,将劳动教育贯穿到日常生活教育中。比如,对小学生来说,完成个人物品的整理、清洗,照顾身边的动植物、参与垃圾分类等,就是劳动;对初高中生来说,参与敬老扶弱等服务性劳动、尝试家具器具修理、选择服务性岗位等,也属于劳动。劳动实践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为孩子提供更多劳动体验,还要注重方式方法,不能有“劳动”无“教育”,有“过程”无“体验”。正如体育的宗旨不仅仅是强身健体,还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意识、拼搏精神,劳动的最大价值也不仅仅在于参与本身,而是“让孩子在泥土里学会耕耘,在烟火气里体味生活,在指尖上打开大千世界,亲手创造色彩斑斓的人生”。为此,就要告别“安排式”“驯化式”劳动,让劳动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自我发动机”。社会是劳动教育的大课堂,劳动教育离不开“走出去”的实践,必须拓展更多渠道、开辟更多空间,可以结合本地自然、经济、文化等因素,充分挖掘行业企业、科研院校等可利用资源,满足多样化的劳动实践需要。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以暑假为契机,希望学校、家庭、社会能合力为孩子提供更多劳动体验,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劳动中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魏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