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四个一”感知社会文明程度高|有一种守护,叫“国鼎魂”
2019/12/15 15:58  新华报业网  

  

  今年6月2日晚,苏剧《国鼎魂》获文华大奖,喜讯让人觉得这个一度濒危的剧种复兴在望。

  11月3日晚,剧组在贵州铜仁排练,主演王芳摔伤,《国鼎魂》第二天的演出取消,没有可以替补的B角凸显了传承危机。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一部《国鼎魂》让人们看到苏剧的生存现状,也承载着苏剧存亡继绝的期盼。戏里潘达于用一生守护国宝大克鼎、大盂鼎,戏外苏剧传习保护中心的几十号人用自己的职业生涯守护着这个剧种。

  守护,让人戏合为一体,在精神上交融共通。

  昆曲、苏剧和评弹,是苏州艺坛的“三朵金花”。如今,昆曲和评弹已经复兴,苏剧却依旧低迷,有300多年历史的“滩簧之母”能否焕发青春?《国鼎魂》被寄予厚望。

  

  《国鼎魂》剧照

  苏剧《国鼎魂》是苏剧传习保护中心2016年成立后创排的第一部大戏,讲述了以潘达于为代表的潘氏一族在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付出了生命与鲜血的代价,守护大盂鼎、大克鼎等国之重器,九死不悔。新中国成立后,又无私地将宝鼎无偿捐献给国家。

  去年8月,作为我省入选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的唯一一场大戏,《国鼎魂》在北京演出博得满堂喝彩。在演出后召开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评价该剧以苏州剧种演绎苏州故事,以国宝传奇传递家国情怀,颂扬了“国脉文脉相牵,国运文运相连”的民族精神。

  王芳在戏中扮演了青年、中年和老年潘达于,以精彩的表演展现了人物的心路历程和精神风采。作为目前少有的仍然兼演苏、昆两个剧种的艺术家,她觉得自己与潘达于在精神上是共通的,守护贯穿了她的舞台生涯,从前是昆剧,现在是苏剧。

  

  王芳

  从2018年初首演到2019年中获文华大奖,《国鼎魂》的获奖速度不可谓不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苏剧摆脱了生存危机。“苏剧是什么?”这是她到处推广苏剧及《国鼎魂》常常被问到的问题。这个情景似曾相识,昆剧复兴过程中也常有人这样问,每一个剧种的复兴,都有一个艰难的过程,对于曾因无戏可演而去影楼给新人化妆的王芳来说,她深知坚守的辛苦,也深知守护的价值,在她心中,“苏剧既有评弹语言美,又有昆剧表演美,还有吴歌曲调美,既清新雅致,又有平民气息。”

  苏剧传承创新的难度比昆剧更大,当年全国有六大昆剧院,可以抱团取暖,而今天苏剧传习保护中心则是“天下第一团”——一个剧种只有一个剧团;《国鼎魂》需要苏州的苏剧传习保护中心、昆剧院和锡剧公司三家共同凑出演出班底,演员奇缺;《国鼎魂》演出近百场,女主角都是王芳一个人顶,没有B角可以替换,传习保护中心除她以外年龄最大的才30多岁,中间有20多年断层。贵州这一摔,摔出了苏剧人才青黄不接的窘境,少了一个人导致排好的场次不能演出,这在戏比天大的梨园界算得上大事件,说到此事至今卧床的王芳一度哽咽,而借演员、推新人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被多次讨论。

  

  《国鼎魂》剧照

  传习保护中心有一个传统,演出前所有演员要集体谈心提要求。以前,王芳要求大家把每次演出都当成最后一次——如果台上的表演抓不住观众的心,那么剧团就是最后一次为他们表演,因为这批人再也不会看苏剧。《国鼎魂》声誉雀起之后,王芳则要求大家把每次演出都当成第一次——这部剧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苏剧复兴还有太长的路要走,大家一定要打起精神保持拼劲,严防疲沓敷衍。

  就在几天前,一场关于新剧本的讨论会在王芳的病床边举行。一切都还只是意向,只有一点是确定的,只有出人出戏才有苏剧复兴。《国鼎魂》是苏剧传承创新中的一座里程碑,它既为苏剧新增一个经典作品,又为苏剧注入了一种精神:守护要一丝不苟,奉献要毫无保留。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宏伟/文 蒋文超/视频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