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让古老非遗绽放时代光彩——写在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
2023/06/10 00:40  新华报业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6月10日,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江苏准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展示活动。

  作为非遗大省,江苏近年来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古老非遗,正在江苏大地上绽放出熠熠的时代光彩。

  非遗购物节,让非遗走入当下生活

  昆曲、苏绣、南京云锦……江苏拥有丰富灿烂的非遗资源,现有各类非遗资源项目超2.9万个,其中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11个,入选数量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非遗项目162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78名,入选数量居全国前列。

  眼下,人们对非遗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重要内容,“非遗购物节”自2020年至今已连续举办4年,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品牌活动。2023年“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于6月10日至12日在盐城东台西溪文化景区举行,86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共3892件非遗作品将悉数亮相,现场打造一场“看得见、尝得到、能体验、可带走”的非遗大集和美食市集。

  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邵学文介绍说,今年“非遗购物节”的特色亮点之一是突出“购”的主题,充分挖掘具有各地特色的饮食类非遗项目,比如南京板鸭盐水鸭制作技艺、如皋蟹黄包制作技艺、盱眙十三香龙虾烹制技艺、盐城八大碗制作技艺、泰州黄桥烧饼制作技艺、宿迁水晶楂糕制作技艺,通过设立美食市集、美食街区,集中展示非遗有滋有味的文化魅力。

  近年来,江苏省文旅厅还鼓励各地采取开设直播间的形式,让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专家学者等走进网络,当起“直播达人”。

  年轻人作为“非遗购物节”的主要消费群体,在购买、使用非遗产品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90后方越是非遗产品的铁粉,每年她都会在直播间购买10余种产品,其中传统手工艺品居多。在她眼里,每一件非遗产品都有着动人的故事,蕴藏着独特的文化密码,浓缩着前人的生活智慧,让这些非遗真正走进生活,便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活态传承。

  非遗+旅游,走出文旅融合新路径

  今年“五一”假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走进江苏建湖九龙口旅游度假区淮剧小镇,带领观众一起邂逅近30项极具江苏特色的非遗项目。《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的播出,也带火了九龙口旅游度假区的旅游市场。

  国家级非遗项目淮剧江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澄,在淮剧小镇开设了一间“陈澄淮剧传习所”,开展名师沙龙、讲座活动,传播和弘扬淮剧艺术。络绎不绝的游客给陈澄带来惊喜:“淮剧小镇客流量大,在这里把非遗融入旅游、推动非遗传承,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淮剧小镇”是江苏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江苏顺应围绕非遗与旅游探索实践,率先在全国推出“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在保护传承非遗资源的基础上,突破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将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活动植入景区内的“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该项目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如今,漫步在江苏各大景区,人们都会和非遗来一场“不期而遇”。扬州瘦西湖景区,建成扬派盆景博物馆、运河非遗文化街区等非遗展示(体验)馆,进驻非遗项目达50多个;苏州拙政园将昆曲、古琴、苏绣、缂丝、苏式糕点等一系列非遗带入古典园林,打造《拙政问雅》夜游体验;镇江西津渡,众多老字号非遗将1800米的游览线路完整串联,成为网友争相前往的打卡地。

  为给“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提供优质平台,江苏省创设非遗创意基地、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打造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非遗旅游融合载体。目前,全省已认定省级非遗创意基地13家、非遗旅游体验基地10家。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江苏省级非遗创意基地共为景区设计非遗文创产品2500余件,实现营业收入8120余万元,培训非遗创意人才超1400人次。

  非遗结合产业,为幸福生活“添薪加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百姓致富的推动力量。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徐州马庄村,对马庄特色香包连连称赞。马庄香包,也敲开了走向产业化的大门。

  6年来,马庄人一针一线地“绣”出富民大产业,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在如今的马庄村,国家级非遗徐州香包已发展成为特色产业。“村里成立了民俗文化手工艺合作社,马庄及周边村庄村民纷纷加入香包制作,带动近400人就业增收。”马庄村党委副书记王炳杰说,马庄香包文化大院、马庄文创综合体、马庄中草药园等也相继建成,香包特色产业年均产值已达到800万元。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包括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艺”、苏州“碧螺春制作技艺”和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雨花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对未来充满信心。据悉,雨花茶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6代,分布于南京及周边区域。目前,省、市、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共有16人,从业茶农达3万人,相关产品年总产值达10亿元。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还设立“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江苏分会场宣传展示活动。从5月中旬开始至6月中旬,苏州碧螺春、南京雨花茶和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分别开展相关宣传展示推广活动。南京市在江宁区黄龙岘茶文化村举办“茶文化雅集”活动,苏州市举办“山中寻古迹·采茶享非遗”主题一日营活动、“非一般的甄选铺”碧螺春主题周活动,扬州市举办“茶点飘香 非‘尝’五月”富春茶点宣传月系列活动。

  与时俱进,融合创新。古老的非遗,正在以独特的方式,不断续写新的时代故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王慧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