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2023“紫金”导赏|“每闻潮声思宋公”,淮剧《宋公堤》重现军民共筑海堤的感人故事
2023/09/17 19:39  新华报业网  

  北宋有“范公堤”,近代有“宋公堤”,不变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9月19日晚,盐城市淮剧团新创演的大型现代淮剧《宋公堤》将在金湖文化艺术中心上演,该剧取材于修筑“宋公堤”这段真实的历史故事,塑造了宋乃德、杨芷江、李母、大碗等新四军和沿海百姓真实生动的人物群像,艺术地再现了新四军在盐城的伟大壮举和英雄史诗。

  宋公堤,阻海波于堤外,造平安于黎民,在盐阜大地上,可说是无人不知。近代以来,盐城沿海地区海啸频发,灾祸延绵。1941年,由抗日民主政权阜宁县县长宋乃德率地方民众,在自然灾害和日伪匪的重重困厄之下,历时两个多月筑成了一条近百里的拦海大堤,护佑了沿海百姓。为感念新四军和宋县长的恩德,地方人民把这条海堤与宋代范公堤并提相论,称为宋公堤。

  “从南到北一条龙,挡住咸潮侵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这是盐阜地区流传的一首民谣,也是以宋乃德为代表的新四军用血与汗的信用在人民心中留下的丰碑。淮剧《宋公堤》通过“临危受命”“杨门立雪”“冰释前嫌”“押粮劝驴”“魂归沧海”“听潮立碑”等戏剧场面,再现了新四军全心全意保护人民群众的伟大壮举和军民之间血肉相连的深情。该剧的主人公宋乃德,是位有血有肉接地气的人物,整部剧中,他几乎没有板着面孔说大道理的时刻,在堤坝建立等待大潮的前夕,他忐忑不安,如热锅上的蚂蚁,所有的从容消失不见。他会苦会痛,会想歇一歇,这种世俗化、常人化的感觉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宋乃德这一形象不再超凡脱俗,变成了我们可以走近、可以平视、可以交流的朋友。这种平民化、凡人化的叙事策略,拉近了他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给人以亲切、家常的感受。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中国剧协《剧本》杂志原主编黎继德表示:“创排大型现代淮剧《宋公堤》,剧本颇具匠心,既是写宋乃德,又是在写一群人,剧中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这条大堤是民心工程,既是宋公堤,又是同心堤。”宋乃德的儿子宋齐生观看完该剧后特别感动,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讲李潮生为民修筑大堤、献出宝贵生命的故事。当他看到警卫员与宋乃德一起上场时,更是不禁流下了热泪,“父亲说过,警卫员曾两次救过他的命,是他家的大恩人”。

  淮剧《宋公堤》由一级编剧陈明、二级编剧袁晓亚共同创作,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一级导演李建平执导,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原副主席、一级作曲吴小平在该剧中担任作曲,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一级舞台美术设计黄永碤担任舞美,安徽著名音乐配器专家董润淮、盐城优秀唱腔设计潘龙生等专家友情加盟。演员方面,由盐城市淮剧团一级演员王雷领衔、一级演员程红、一级演员徐红珠、第二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王书龙及全体演员共同演绎。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