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晚,南京荔枝大剧院内,座无虚席。
“太美了!”当身着民族服饰的演员从人们身边走上舞台,观众席按捺不住发出这样的赞叹。
大幕拉开,目不暇接的精彩一一呈现:极具草原特色的叼羊舞、马奶舞热情绽放,音色动人的“非遗”乐器库姆孜、口弦琴等撩动心弦。舞台上,64位来自新疆的演员尽情挥洒着刻在DNA里的歌舞基因,时而万马奔腾,时而柔情倾泻;舞台下也气氛热烈,观众情不自禁地用掌声和着节拍,与台上融为一体。
90分钟演出结束,雷鸣般的掌声一浪接一浪。人们争相与演员挥手告别,有的上台直接求合影,有的则聚集在剧院外的海报处“咔嚓”一张。
自创排以来,场场爆满的歌舞剧《玛纳斯》,刻印下又一个“精彩夜晚”。
歌舞剧《玛纳斯》由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政府和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联合出品,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歌舞团、阿图什市歌舞团、阿克陶县歌舞团联袂演出,是江苏援疆工作支持重点打造的首部舞台艺术精品,通过诞生、结盟、婚礼、远行、回归等五幕,描述英雄玛纳斯传奇的一生。
此次江苏行,《玛纳斯》共演出五场。
上周亮相“运博会”在苏州连演两场之后,9月26日2023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视节在南京召开期间,《玛纳斯》又在南京惊艳亮相。而9月27日这一天,它又登上江苏省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艺术盛会——紫金文化艺术节的舞台。
“太美丽了!太美好了!太美妙了!”克州歌舞团党支部书记杨花明用三个“太”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此次江苏之行,有兴奋,有温暖,有感动,许多细节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在苏州博物馆内“快闪”表演时,她现场直击了游客的巨大热情和对克州文化的向往,反过来,江南博物馆里邂逅的“美与时光”也让来自草原的他们惊艳不已。
再比如,在不同城市的剧院里,男女老少,中外观众,人们的热情都是相似的。“在苏州,有一位观众第一天看完了演出,又去买了第二天的票再看一遍,还有位10岁的小观众和演员合影后,又特意将照片画了出来摆放在家里。在南京的观众席,一位外国女观众被感动得落泪。这么多观众喜欢《玛纳斯》是我们的荣幸。‘玛纳斯’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为了呈现更高质量的演出,演职人员精益求精。一辆长十几米的“半挂”车拉着满满一车道具从新疆开到江苏。“台上一共有64位演员,每次上台的造型都不一样,从鞋子到帽子到服装,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五套造型,男女主角更是多达七八套。每次演出前拆台要六个小时,装台时间更长,需要十个小时左右。”
而这些“繁复”对于“玛纳斯”来说还是轻量级的。
史诗《玛纳斯》讲述了玛纳斯和七代子孙带领柯尔克孜族人民对抗外来侵略、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被学术界称为“柯尔克孜族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用口头艺术的方式体现着柯尔克孜族的文化传统、生活经验和审美趣味。2006年,《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并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玛纳斯文化源远流长,应运而生的史诗篇幅浩瀚、规模宏大,共有8部18卷、32万行2300万字,摆开来有1米多长,就算‘玛纳斯奇《(玛纳斯》说唱者)’不分昼夜地唱,一个月也唱不完。”如何将之搬到舞台之上,走进更多人的心里?杨花明说,江苏文艺工作者的到来,打开了他们的眼界,大家最终决定创排“小体量”的歌舞剧《玛纳斯》,掀开“史诗的一角”。在创排中,他们改变传统《玛纳斯》“一人演唱多人听”的演唱模式,对重要的唱段重新编创,最终形成了舞台上歌舞兼备、叙事抒情结合的原创歌舞剧,所到之处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据悉,9月30日晚,歌舞剧《玛纳斯》在昆山文化艺术中心上演江苏行的第五场也是最后一场演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让“玛纳斯”走得更远。史诗中的爱情和友情故事,也传递着人类对关爱与和谐的情感追求。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