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节,也是长假的第一天。江苏不少博物馆推出了与中秋相关的活动,精彩纷呈。不少活动一经推出,名额很快就被抢光。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中国海盐博物馆开展《中秋奇妙游》,专业课程、传统民俗、非遗体验、精彩互动等六大主题活动共贺佳节,一起体味博物馆里的别样中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自古以来,文人提笔着墨为中秋增添了诸多韵味,人们借助诗歌以抒怀咏志,表达思念之情,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秋诗会。在小小的朔望月之间,击鼓传花,抽取诗令,与苏轼、晏殊、范仲淹相遇,一起饮茶对诗。
所谓月华,便是月光。将月光和万千月象汇聚在方寸之间,便有了月光纸,人们中秋拜月时常常会用。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特邀非遗传承人复原传统月光纸雕版,让孩子认识月光纸,在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也体验了拓印的乐趣。
中秋自古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习俗。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孩子们用兔儿爷和小灯笼,借着黄昏的余晖,挂于竹竿上。灯火如繁星,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
在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展厅中寻找神秘卖货郎,一起探寻中秋奇妙之夜。孩子们凭借答对的灯谜和月光纸上的特殊标记,按照线索到展厅内寻找卖货郎获取灯笼。孩子们开心地拿着灯笼,一张张幸福可爱的笑脸,为博物馆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茉莉谐音“莫离”,予君茉莉,与君莫离,代表着团圆,不分离。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推出“花好月圆 茉上花开”主题活动。“以花为名”,带领观众们制作清香怡人、轻盈柔软、寓意着纯洁美好和幸福团圆的茉莉手串。
“穿的时候手法要轻一些,不要把花瓣,弄散,保持花的形状。”老师提醒各位参加活动的体验者。穿好的花环,圣洁,香气袭人,又美丽异常。既可带在手上,做手环用,也可以挂在脖子上。举手投足都散发着茉莉的清香,使人心情愉悦。
每逢中秋月明,一树树桂花相继开放。在我国,桂花往往象征着团圆、幸福与吉祥,在中秋节赏桂花更是别有滋味。镇江博物馆推出“最是桂花香 不织布桂花书签DIY”活动,青少年及家长上百人参与活动。
先准备针线、剪刀、各种颜色不织布,把不同颜色的不织布剪成多个桂花花朵和叶子的形状,然后巧妙地缝合在一起……活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也让青少年感受了别具一格的中秋快乐。
吃月饼是中秋的习俗,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宿迁市博物馆开展了“月圆中秋,情满宿博——DIY冰皮月饼制作”活动。冰凉Q弹的表皮下包裹着甜而不腻的馅料,许多体验者瞬间就被圈粉了。冰皮月饼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烤箱,做完以后的月饼就可以直接食用,不过想要更好的口感,可以放冰箱冷藏1小时左右,这样风味更佳。
古人将月面的阴影想象成一只飞奔的白兔,每到秋高气爽的农历八月,月中阴影对比更加明显,无锡博物院邀请家长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趣味十足、极具文化特色的兔子花灯制作活动,感受花灯艺术的多重变化。小小的花灯,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更承载着人们眼中光明、圆满、幸福等美好寓意。
常州博物馆开展“常博‘登月’计划”特别活动,20余位同学参加了活动。活动通过中秋诗词大比拼、寻找展厅里的中秋元素、学习常州吟诵非遗知识并吟诵古诗词、制作陶瓷兔子牙刷架等多个环节,带领青少年了解中秋节民俗以及博物馆里与中秋有关的文物、标本,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南京市民俗馆推出“四时八节”、“文物里的小美好”“邀赏明月共此时”等系列主题社教活动。
“四时八节之‘月团圆 悦中秋’”通过实景课堂和手工制作月饼等方式,引导孩子们了解中秋节历史文化和习俗,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文物里的小美好—圆月颂家风 执笔书友恭”活动通过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宣传金陵甘氏的家风家训,深化青少年儿童对家风家训的理解,厚植青少年的家国情怀。
“邀赏明月共此时”主题活动涵盖了“小白兔吃萝卜”南京面塑非遗活动、中秋主题拓印活动和猜灯谜活动。夜幕降临后,馆内外还有非遗“活态”展演活动、“怀抱玉兔”汉服巡游活动以及甘宅雅韵夜游活动。
此外,连云港博物馆推出“鼓浪屿之波:中秋特展+室内雅乐”活动,在博物馆共鉴历史,聆听鼓浪屿之波,欢度中秋佳节。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为游客精心准备了一场民族舞表演,营造中秋佳节的浓厚氛围,为观众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图片由馆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