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和南京市葛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康复联合病房”,这是镇江市润州区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国首创“康复联合病房”后,我省为推进康复医学分级诊疗的又一举措。
近年来,我省通过打造康复联合病房、推进院府合作联合办医、助力民营专科医院发展等方式,逐步推进急慢分治、分级诊疗的医疗服务模式。截至2020年,全省共有66家二级以上康复专科医院,康复床位6709张;272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754家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康复床位。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离不开政策、人才等支持,江苏还需如何发力?记者进行了多方探访。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让康复回归社区、回归家庭
“她很喜欢到这边康复,每天来之前都很开心。”南京市葛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治疗室内,袁阿姨看着正在做康复训练的女儿缪缪笑着说。“这里的医护人员都很照顾患者,也很专业,靠我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的话,她不会恢复得这么好。”
缪缪几年前患上了突发性神经损伤,无法正常站立,自此坐上了轮椅。袁阿姨带着缪缪在这里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康复治疗。“以往缪缪需要坐轮椅才能移动,如今她已经可以自己行走到洗手间、卧室,不需要家人的帮助洗澡。”
记者了解到,葛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成立于2019年,包括门诊、病区两部分,设有理疗室、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等,可治疗神经损伤、运动损伤、关节功能障碍等疾病。为进一步提高基层诊疗能力,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和该中心进行了康复联合病房挂牌,双方将就康复患者的诊治进行更加紧密的业务合作。
“你现在所站的康复治疗室原本是个会议室,为了进一步扩容,满足居民的康复治疗需要,我们将会议室进行了改造。”中心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健介绍,“现在,中心和三甲医院建立起联合病房,医护人员就能参与到他们的教学查房、疑难病例探讨会中,能够学到更专业的康复技术。”而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则会定期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到联合病房进行业务指导,同时进行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
图源 视觉中国
作为区级医院,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也拥有完备的康复科,该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周向秀告诉记者,医院8名康复医师和10名康复治疗师能满足神经康复、肌骨康复、心肺功能康复等多类康复需求。医院和多家三甲医院联动,畅通转诊渠道,且医院特意开辟名医堂定期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坐诊。“对下级社区医院,我们通过定期宣教、讲座,帮助社区提升康复技能。”
“基层医院和三甲医院联合,不仅能保障诊疗的专业性,更能灵活调配医疗资源,让康复回归社区、回归家庭。”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三级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通过开设专家工作室,定期查房、技术培训,协助社区医院培养康复医生与治疗师,精准帮扶提高基层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截至2022年10月,全省可提供居家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数量已达500多家。
院府合作联合办医,
推进各层级医疗机构错位发展
目前我国有慢病患者2亿多人,需提供康复服务的超过1000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医疗、康复、护理等刚性需求快速增长,连续性医疗、康复服务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许光旭解释,如常见的慢病、腰腿疼痛不一定要手术,若能在家门口解决问题,应当是理想状态。且康复医疗服务费用低,技术适宜,也更适合下沉基层,这本身也是分级诊疗瓶颈的突破口。
在许光旭看来,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呈现两头热、中间冷的局面,政策有导向,百姓有需求,而中间核心的医疗机构发展却“遇冷”。“因而亟需三级诊疗体系建设,让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错位发展。”如三级医院处理急危重症,出指南出规范,负责整个区域中的质量控制;康复专科医院和二级医院康复科负责处理稳定期患者;慢性期和后遗症患者则在社区医院。
然而这种模式还处于“理想状态”。周向秀注意到,现在基层医疗机构仍只有少部分提供康复服务,且局限于传统康复服务内容,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大多都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工作人员由机构内医生兼职,社区医生对康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不全面。在农村地区,这一问题更为凸显,服务力量弱、服务项目单一是康复机构不可忽视的共性问题。
“服务能力不足,最核心问题是人才队伍短缺。”许光旭直言不讳。康复医疗的队伍分为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后,进行康复专科培养,成为康复医师,这批人数量凤毛麟角,甚至没法满足三级医院需求,更难谈到基层去。本科和高职等康复治疗专业的毕业生只能成为康复治疗师。“很多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开设康复科,也没有特定的岗位或编制,造成一部分人才流失。”
院府合作联合办医,是近年来我省打造的模式之一。2014年,南京市栖霞区政府与江苏省人民医院签署了“共建栖霞区康复医疗体系”合作协议,在栖霞区试点开展康复体系建设工作。许光旭带领团队先后帮助栖霞医院和十余家社区医院建立康复医学科。如今,栖霞医院的康复科已变成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栖霞区三级康复医疗体系逐步建成。
“这是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医改经验。”许光旭表示,“政府主导、同质化服务、多元合作、中西医结合”几个原则必不可少,当地政府购买服务,三甲医院派出专家团队,根据社区医院实际,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建议。“基层中医馆已全面铺开,如果利用这一优势,对医师进行中西医结合和转岗培训,基层康复很快就能推进下去。”
发挥好医保“杠杆作用”
让民营医院成为有力补充
“自己站起来试试,先不扶着我。”在江苏钟山老年康复医院大治疗室,十几组康复治疗师和患者正在进行训练。上下肢机器人、穿戴式机器人、步态训练等设备让整个屋子看起来好似一个功能齐全的健身房。“这间治疗室主要针对以脑卒中损伤为主的神经系统康复患者,绝大多数早期卒中患者入院后康复,都能重回正常生活。”治疗师孙振宇介绍,这些康复设备配有人工智能技术,可引导患者进行肌肉和神经的主动训练。
“现阶段我们能提供的康复医疗服务远远不足,但一方面由于部分患者、医生对康复医学的认识薄弱,不少人出院后选择回家休养而错过早期干预康复期,另一方面则由于医保支付的限制,很多人选择不进行康复治疗,相当于抑制了部分需求。”江苏钟山老年康复医院行政院长全钰平建议,民营机构要发挥基层不具备的技术优势和硬件设备优势,也要发挥三级公立医院不具备的床位和病人收治空间优势,错位发展,让康复患者能长期、安心地在有技术保障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去年2月,南京紫金医院由二级医院转设为三级康复专科医院,也成为了江苏首家民营三级康复医院。记者了解到,作为民营康复医院,南京紫金医院以重症康复为主打,与公立医院康复力量形成互补。为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经过两年建设,包括神经康复科、心肺康复科、骨与关节康复科等在内的六大亚专科目前已初具规模,科室特色及收治科室特色及收治病种明确。2022年底,该院还增设了重症医学科,以加强对重症康复患者的治疗能力。
“康复患者住院周期普遍较长,公立三级医院无法提供全周期的医疗服务,为满足各类患者的康复治疗需求,民营康复力量积极承接起重症康复、社区康复等多样化的康复需求,成为康复体系的有益、有力补充。”南京紫金医院院长葛江平表示。
“三级康复医疗体系的运行需要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支持,医保支付模式的改革就是重要的方面;医疗的根本属性是疗效,医保的支付标准应当与医疗价值挂钩,而非仅仅疾病种类。康复医学和其他临床医学不同,康复患者住院时间长,且康复对疗效的评价很显而易见,以康复为突破口进行医保支付的改革尝试更为易行”。全钰平透露,医院正与南京市医保进行合作探索,试图让医保支付与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各自的病种分期挂钩,与康复医疗的效果挂钩,通过医保的“杠杆作用”,让“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早日实现。
周向秀也建议,可利用现有的家庭医生体系,不断加大家庭医生提供社区康复服务的能力建设,普及专业培训、完善补贴政策,实施各级康复机构间远程指导、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提升管理与运行效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 王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