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结硕果,赋能发展添新彩。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出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为做好新时代文化旅游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规划了目标路径,指明了前进方向。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晏辉表示,要发挥好建设好陆桥东部世界级丝路旅游带和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交汇点区位优势,以“西游文化第一城、亚欧陆桥第一堡”为方向,拓展“大西游”IP内涵,加快“一核、三带、五区”文旅发展空间布局从蓝图转化为实景,奋力推进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锐意创新、主动作为,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绘就了文旅融合赋能发展的新篇章,谱写了更加响亮悠扬的“诗和远方”新乐章。
文化事业建设稳步推进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牢牢把握“四个讴歌”时代要求,推出《永远记住你》《丝路祥云》《镜花缘》等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历史题材、革命题材和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民族音乐会“丝竹华韵”和“丝路和鸣”分别入选国家重点文化出口项目,江苏省首部旅游演艺与民族器乐剧《乐见西游》在央视精彩亮相、多频道展播,淮海戏《孟里人家》、音乐儿童剧《寻找花果山》、吕剧《英雄之铭》、舞蹈《就恋那把土》、歌曲《守岛人》等100余部作品获省级以上文化艺术奖项。
始终统筹推进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建成市图书馆新馆、市非遗博物馆等一批公共文化场馆,打造CATC市民文艺中心、图书馆分馆等一批市民文化生活新空间,全面建成1690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并实现城乡全覆盖,涌现出一批优秀文化服务中心、特色文化之乡、特色文化广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3880平方米,基本形成城市“10分钟文化圈”、乡村“十里文化圈”。实施智慧广电工程,全面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应急广播体系,完成31个智慧乡镇建设,为2.82万低保户免除有线电视收视费。
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定期组织社区艺术节、农民艺术节、广场文化等活动,培育16支省级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年均组织“送戏下乡”等各类惠民展演展览2000余场次,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特别在今年3月份征集的1000余件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主题文化艺术作品,通过线上展播展览,汇聚起“艺”起战“疫”的强大正能量,为市民提供战“疫”时期的“文化综合服务大餐”。
文旅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始终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进行培育打造,出台《连云港市旅游促进条例》《推进文化强市和旅游名城建设 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若干激励措施》《连云港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连云港市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将文旅产业发展、文旅项目建设和招引列为全市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扎实推进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引,灌云伊甸园景区、东海水晶城等入选国家优选旅游项目,园博园、花果山西游文旅综合提升等10余个项目入选全省重点文旅项目库,宿城“八间房”民宿、民主路老街、连云老街、赣榆秦山岛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
深化文旅品牌创建,连云港市获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花果山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金字招牌,连岛通过国家5A景区创建景观评审,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14家、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家、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单位2家、省级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区1家、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3家、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家、省旅游休闲街区2家、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4家、省级智慧旅游景区2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6家,省工业旅游示范区7家、金(银)树叶级绿色饭店11家。
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提升老新浦风情街区、连云老街、赣榆二道街等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品质内涵,培育大华小剧场、双龙井游园等一批小型特色夜间剧场,打造淮海戏、五大宫调、童子戏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夜游项目。实行国有4A级景区淡季免门票政策,开通旅游景区直通车,推出“连云港礼物”“连云港味道”“连云港腔调”产品。落实一揽子文旅纾困惠企政策,加大产业资金支持和金融扶持力度,累计暂退旅行社质保金1737万元,发放旅游消费券及免费电子门票50万张,与工商等4家银行签署授信200亿元的金融支持文旅发展合作协议,有力推动文旅产业韧性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宣传推广质效持续提升
始终围绕“大圣故里 西游胜境——神奇浪漫之都连云港”城市形象,加大城市宣传推广力度,培育特色更加鲜明的城市品牌;连年举办连云港之夏旅游节、西游记文化节、丝路音乐节、文化产业博览会等独具特色的文旅活动,城市显示度和美誉度不断彰显。
在长三角、陆桥沿线、环渤海、华中地区等重点目标市场实施线上线下城市形象宣传推广,组织“连云港·花果山号”高铁冠名宣传和“连云港号”航空西游文化城市宣传,特别在全球首架西游主题彩绘“连云港号”西游文化航空宣传客机的机身,喷绘家喻户晓的1964版《大闹天宫》中齐天大圣孙悟空形象,再现西游记这一经典IP,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喜爱,成为展示连云港靓丽城市形象的流动名片。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江苏女子民族乐团在2022年创排的“春满人间”新春音乐会入选国家“欢乐春节”全球联动品牌项目,用民乐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展播率在全国对外文化交流春节展播档中排名第一,“丝路之花”“民乐茉莉”文化形象品牌得到全面彰显。
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
始终坚持“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也是最好的传承”理念,颁布《连云港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连云港市地下文物保护办法》《连云港市石刻保护条例》,加快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建成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平台,市文物和考古研究所挂牌运行,考古前置制度实现全域落实。
全面推进藤花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调整公布第一至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实施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组织完成云台山抗日石刻群、张学瀚故居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连云港市先后获批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入围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纳入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体系;桃花涧遗址列入第三批江苏省大遗址名录,孔望山摩崖石刻群入选海丝申遗预备名单;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成立市山海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委员会,颁布《连云港市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9号)、《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市政府令第11号),设立山海文化生态保护中心和市淮海戏传习所,扎实推进山海丝路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15分钟非遗展示圈”不断健全完善,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3个。
文旅市场环境更加优化
始终把文旅市场环境作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持续优化文旅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一网通办、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机制,行政审批许可事项更加优化,政务服务事项更加暖心。实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完成区级文化和旅游执法队伍整体上划转隶,同城一支文化和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取得实效。
落实文旅市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链条监管,严格执行文旅投诉“首问负责制”,深化“大数据+网络化”和“互联网+监管”举措,建立权责清晰、执法有力、处置有效的文化旅游综合监管执法模式,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文旅市场环境呈现出平稳有序、防控有力、落实有方、复苏有劲、安全有礼的良好态势。
发挥市旅游综合监管办公室职能作用,联合公安、交通、市场、城管等涉旅部门在旅游旺季组织旅游市场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活动,持续提升文旅公共服务质效,全市游客满意度长期位于全省“满意”城市行列,受到八方游客的高度好评,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连云港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使命担当,鼓足干劲不停步,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开创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新局面,为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名城和人民期待的现代化新港城贡献力量。
(图片由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