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动物园的“诗和远方”
2023/05/26 17:43  

  坐在“ZOO咖啡”里喝着特饮看火烈鸟,把白脸僧面猴“杜杜”的文创挂件带回家,联合韩东、于坚等诗人为“毛孩子”们开读诗会,组织亲子研学家庭一起“夜探”动物园……

  作为全国网红动物园,近期红山森林动物园又“上新”啦,除了新场景新产品层出不穷,配套设施服务也提档升级了。面对未来,“网红园长”沈志军充满期待,他的愿望是,把红山森林动物园打造成一个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自然、文化、艺术融合交流的人文交流中心。

  首次跨界“诗圈”发动网友为动物写诗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与《诗刊》社、CM公益传播共同发起“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红山专场主题活动,首次跨界“诗圈”,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赋能。

  “春色满园关不住,密林悦鸟忙筑巢。壮观阁下闻鹤鸣,虎啸猿啼冲九霄。美猴争霸防夺爱,猩猩为情献蜜桃。鸳鸯成双静中游,千丝垂柳听呢喃。”活动现场,一首《红山春意》诗,引来不少游客驻足品评。此诗的作者笔名“百兽之王”,正是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

  在和红山“毛孩子”们相处的日日夜夜里,沈志军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近10首以红山动物为主题的诗歌,既有对仗工整的绝句、律诗,也有信手拈来的打油诗,妙趣横生。“作为我们身边的草根诗歌爱好者,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对红山‘毛孩子’和自然的爱。”对于沈园长的“大作”,他的同事们这样评价道。

  此次“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红山专场主题活动,为公众准备了线上诗歌征集分享、线下诗友会、读诗会沙龙、诗歌灵感创作、诗歌展、文化市集等多项活动。活动主办方发起了“为动物们写诗”的活动,收到了许多网友的投稿,除了专业诗社的投稿外,更多来自“动物圈”“自然圈”,涵盖了小学生、大学生、上班族、退休人员等,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就是逛动物园,热爱动物。活动现场举办了线下诗展,展示了征集到的近200首诗歌。

  比如网友写给新晋网红、白脸僧面猴“杜杜”的诗——“你几乎终生生活在树上,是喜欢高空的浪漫吗;你在热带穿着厚厚的大毛衣,难道就不热吗?”这些诗歌有的幽默俏皮,充满对动物的爱和关怀,有的表现出对珍稀野生动物生存境遇的担忧,对人类活动与自然发展的思考。

  当天的活动现场,6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上台,用饱含深情的语调,诵读了18首与动物主题相关的诗歌。主办方还邀请了韩东、于坚、龚学敏、朱赢椿等文化名人,“动物园钉子户”等国内知名乐队及独立音乐人等来到现场,畅谈了动物、自然给诗歌创作的灵感,表达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期许。韩东认为,“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彰显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进步,人性的进步。”朱赢椿则用诗意的语言形容:“红山动物园里生活着画家、诗人、思想家、舞蹈家、歌唱家,这里是人和动植物温暖的家。”

  据介绍,这是红山森林动物园在给游客、饲养员出书,给动物开画展之后,首次跨界“诗圈”,尝试让诗歌与自然发生碰撞,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赋能。

  “夜宿”动物园听虫鸣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

  如今的红山森林动物园,已经不仅仅只是一座动物园。这里是成年人心中的“诗和远方”,也是孩子们钟爱的“自然课堂”。

  白天,一起围观老虎威风凛凛地在“天猫通道”巡视领地,一起穿越水杉密林,进入红山“便便肥”秘密基地看动物便便如何“变废为宝”。还可去动物场馆里和饲养员老师们“取经”,了解不同动物背后的有趣故事,亲手为动物们制作丰容“盲盒”,给“毛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增添趣味。

  夜间,动物园褪去了白昼的喧嚣,温柔的晚风吹过斜垂的枝条,月光洒在清澈的湖面上,还有起伏不绝的虫鸣。父母带着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开启“动物园奇妙夜”,去大红山、小红山探秘夜晚的昆虫世界,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观察到猩猩一家的睡姿。夜深人静的时候,在红山帐篷露营地或森林营地夜宿,清晨在清脆的鸟鸣中醒来。

  今年4月,“夜宿红山动物园小分队”全新启动,上新了“夜探”和“夜游”相关产品,主要面对亲子研学家庭、动物园爱好者等群体。“小分队”成员可以在营地餐厅用餐,走进冈瓦纳、长颈鹿馆、本土物种保育区、狼谷、中国猫科馆等场馆参加夜间研学,还可以在森林间、星空下看露天电影。“如果通过这个‘昼夜营’体验能让你成为一个动物爱好者,动物和我们都再高兴不过了!”在“昼夜营”的宣传语上,这样写道。

  “自从4月份的‘昼夜营’启动以来,反响非常好。每周末都能开营。”红山森林动物园副园长白亚丽告诉记者,其实,早在2009年他们就推出了以动物园为主题的研学、教育课程,历经1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系统的课程体系,也积累下了丰富的教学经验。2020年时,动物园携手原力营地,打造了“多样星球自然学校”,这也是红山动物园自有的研学教育品牌,从课程策划设计到教学,动物园的教育老师都深度参与其中。如今,这一研学教育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国各地的亲子家庭都纷纷走进动物园,和动物做朋友,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坐在火烈鸟旁喝咖啡“吃住行游购娱”都在升级

  自从成为网红动物园以来,红山动物园的“粉丝”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奔赴”而来,面对突然增加的客流,动物园从餐饮配套、文创商品、道路交通、公共厕所等多个方面提档升级,增加游览舒适度。如今,漫步在红山,更加惬意、宜游、有趣。

  “快看,一大群粉红色的火烈鸟向你奔跑过来!”日前,游客蒋陵带着女朋友,在动物园冈瓦纳展区的“ZOO咖啡”小憩。这是一间店堂里放着火烈鸟模型,绿植爬满墙壁,有斑马条纹装饰的沙发,极具热带丛林气息的咖啡店。最令人惊喜的是,店里推出了“火烈鸟特饮”和“火烈鸟下午茶”,游客可以手捧特饮,坐在观景玻璃前,看窗外成群结队的火烈鸟集体奔跑的壮观景象。

  和几年前去红山动物园要自带干粮相比,如今园内吃喝玩乐的好去处更多了。“五一”假期前,园内新增了好些餐饮店,从咖啡、小吃、奶茶到正餐一应俱全,除了“ZOO咖啡”外,还有猴山附近的“就是柠”茶饮店、特色面馆,中心广场附近的COCO饮品店、美食广场,中国猫科馆、猫科星球附近的“7分甜”奶茶店、小吃店,细尾獴馆附近的鸡鸣汤包等。

  想把“动物明星”带回家吗?日前,红山森林动物园又推出了一批以“新晋流量”为IP开发制作的文创周边商品,比如因长相“炸裂”火上微博热搜,就连《人民日报》官博都贴出了本尊照片的白脸僧面猴“杜杜”盲盒摆件,喜欢玩球类和水上运动的“元气少女”——美洲豹“小布”的精致手办,还有今年“爱鸟周”上公布的“明星鸟种”挂件等。“可以说是非常火爆了,供不应求。像‘杜杜’摆件基本上刚出来就被抢空了,不少粉丝跑到官微下面‘催加单’。”白亚丽告诉记者。

  “道路比以前宽敞了,上厕所排长队的现象也有所缓解。门口就有小朋友的推车租借,方便遛娃。在园子里走得累了,一家三口还可以租动物造型的自助伴游车代步,随处都有可以歇脚的休闲座椅。”日前,市民陈冉夫妇带着3岁的儿子来到红山森林动物园,明显觉得和年初来动物园相比,硬件设施有所改善,服务更加贴心。红山森林动物园管理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日前扩建了5所厕所,新增了母婴室、家庭卫生间等。动物园主干道和中心广场进行了道路拓宽,新增了40余处供游客休息的区域和座椅,以及70多辆自助伴游车。

  “网红园长”:“每感动一个人,生态保护的力量就多一分”

  红山森林动物园的影响力,已经辐射到了国外。

  今年5月12日至14日,2023年“国际青年中国行”来到南京,来自14个国家的约20名国际青年走进六朝古都,感知富有开放活力、生态魅力的现代化城市图景。其中,在红山森林动物园内开展的“野生动物保育员体验”是国际青年从出发前就一直期待的活动,他们为野猪维护笼舍环境、准备食物,感受红山森林动物园将动物福利和物种保护放在首位的工作目标,了解尊重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核心理念。“红山森林动物园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南京对自然环境和动物都有很好的保护,让我们学会以友好的方式与自然相处,共同守护地球家园。”白俄罗斯全国汉语比赛总冠军EkaterinaKaligaeva说道。

  如今,“网红园长”沈志军变得更加忙碌,除了动物园的日常管理,他还在思考一个问题,红山森林动物园的未来,应该向何处去?

  对于突如其来的“走红”,沈志军有着清醒的认知,一方面是动物园始终践行着现代动物园的核心价值和理念。另一方面说明公众心目中对现代动物园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可以说是彼此的“双向奔赴”,然后“拥抱”在一起。“其实红山动物园10多年来都在努力,这两三年之间被公众看到后,大家感到非常欣喜,原来中国也有这么好的能够向国际看齐的动物园。”

  他说,现代动物园的使命,最重要的就是物种保护,要让濒危的物种在动物园里面得以繁衍生息。此外,还有开展公众教育、科学研究、野生动物救助等职能。“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我们人类。所有的生命都应该被尊重,哪怕是一棵树、一棵草。我们每个人做一点点微弱的贡献,可能对我们的地球家园就是一件正向的事情。”

  “我们得到了很多的社会关注。一路走来,非常感谢政府,还有社会各界爱心团体和爱心人士的帮助支持,很多网友给我留言,把我感动到流泪。”沈志军说,他们欣喜地发现,今年以来年轻游客的比例达到了60%,里面几乎有一半是大学生,足以看到年轻人的环保意识在觉醒和提升,“我觉得红山动物园每感动一个人,我们生态保护的力量就多一分。”

  谈起动物园的未来,沈志军觉得“任重而道远”。他说,接下来他们要将动物展区、游客服务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在建设中引入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理念,在新能源的使用、循环利用等领域做一些尝试,向“零碳动物园”努力。还要持续参加野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比如说红山动物园已经和唐家河保护区、高黎贡保护区建立起合作机制,践行在地保护的研究。“我们希望把红山动物园搭建成一个自然、文化、艺术融合交流的人文交流中心,让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思想理念、人文艺术在这儿汇聚、碰撞,为中国的生态保护尽一份绵薄之力。”

  来源:南京日报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