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五一”前夕,连云港新苏港码头海风呼啸、机器轰鸣,依然一派繁忙的景象。为了保障港口正常运转,朱浩东和同事们一直坚守岗位。“我在港口工作14年了,早已习惯‘休息日工作,节假日在岗’的工作模式。”朱浩东笑着说。
37岁的朱浩东,是连云港新苏港码头有限公司矿石操作部的班长,先后荣获省“交通技术能手”、省“五一劳动奖章”、省“文明职工”等荣誉称号。
朱浩东的工作岗位,在距离海面40多米的高空。
高空作业,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恐高”。每天早上7点半,朱浩东就会爬上64米高的卸船机一层层检查设备。虽然楼梯两侧都做好了保护,但站在楼梯上俯瞰,记者双腿仍不禁打起了哆嗦。“不要害怕,眼睛朝前看就可以。”朱浩东步履稳健地说。
安全,是朱浩东一路上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一切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就没什么好恐惧的。”从上班前的安全着装,到对机械的安全检查,每一个流程,他都烂熟于胸,严格执行,从不懈怠,决不违章逾矩。确保一切无误后,朱浩东这才坐进位于三层的驾驶室。说是驾驶室,面积只有3平方米左右。“上来一次,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要待上3个多小时。”驾驶位的下方和前方为全景式玻璃窗。如果初次登上这里,透过窗户往下看,会有眩晕的感觉。
窗外,春日的海州湾畔,海天一色,风景如画。然而,朱浩东无暇欣赏,他要低着头向下观察,以确保操作的精准和安全,“作业的时候我们要一直‘猫着腰’,因此,基本每位卸船机司机腰都不好。”
卸船机作业好比是在高空“舞蹈”。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起伏不定的水位和规格不一的船型,要快速准确地完成货物的卸载,绝非易事。提斗、移车、放斗、抓货……仅仅50秒钟,一斗铁矿砂的卸载就在朱浩东熟练地操作中完成。
“绝活”背后,是对操作技能的不懈追求。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朱浩东把部队吃苦耐劳的韧劲带到了工作中。虚心向老师傅请教,认真学习机械操作理论,经过反复的钻研摸索,他对卸船机小车卸料路径进行了最优化选择,最终创造“抛物线抓斗行进法”——“浩东操作法”。
“这种操作法大大解决了过去卸船作业中卸船效率低、抓斗碰船两个最突出的问题。”新苏港码头有限公司矿石操作部经理娄超介绍,“浩东操作法”的推广,为港口上量增效、安全控制节能降耗等作出了积极贡献,各项生产纪录不断被刷新。
近年来,港口安全环保压力不断加大。如何抑制卸船作业扬尘,成了朱浩东钻研的重点。2020年,他带领班组经过几个月在作业现场的跟踪调查,查找出造成扬尘问题的主要原因,经研究实践最终形成了一套可行的操作方法,减少了卸船作业扬尘,为港口环保清洁生产贡献力量。
此外,朱浩东还尽己所能地培养徒弟,把掌握的技术毫无保留传授给大家。他先后带出的4名徒弟,均已成为班组技术骨干。徒弟闫寒告诉记者:“平时朱师傅会到设备上示范,不厌其烦地一点一点帮我抠细节,督促我改进技术。”最近,公司帮朱浩东筹备起了劳模工作室,鼓励他继续钻研技术,推动行业的技能提升。
14年间,朱浩东从行业小白成长为技术能手,高空作业所带来的特殊视野,不仅让他见证了连云港港的蓬勃发展,也让他在不断的追求坚守中,收获满满的职业成就感。朱浩东表示,未来他将继续用实际行动,为公司、为港口提升能级、提质增率而努力奋斗。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慧洋
通讯员 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