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原沈阳军区雷锋生前所在团修理连一班班长,联合国“和平维和勋章”、全国“防汛抗旱模范”、“抚顺市百姓雷锋”等多种荣誉加身。作为雷锋团走出来的模范生,他转业后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身体力行传播雷锋精神。他就是灌南县堆沟港镇新北村驻村“第一书记”朱言春。近日,朱言春被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1997年12月,19岁的朱言春入伍,成为雷锋团的一员,也成了江苏省唯一一批曾在雷锋团服役的兵。在雷锋团的十二年里,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维修本领。2004年,他随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前往非洲,执行维和装备保障任务。期间,一台美国进口的价值一百多万元的发烟灭蚊烟枪出现了故障,没有中文说明书,随队英语翻译又对机械专业不懂。“当天夜里面我没睡觉,边查英文字典,边对照构件图一点点摸索,第二天我研究完,在联合国核查组核查前及时修好了。”朱言春说。维和期间,他先后10余次圆满完成装备抢修任务,为国家和人民挽回经济损失几十万元。
他还参加抗洪抢险、除雪救灾等重大任务10余次。2005年抚顺地区发生“8.13”特大洪灾,在抗洪抢险过程中,他担任团队操舟机手驾驶冲锋舟在200多米宽的急流中往返近百次,连续3天2夜奋战在抗洪一线,救出群众79名,运输抢险人员800多人次。抗洪结束后,他被抚顺市评为“抗洪英雄”,部队给他荣记个人一等功。
2010年4月从部队转业安置时,在多种工作岗位中,朱言春毅然选择了最脏、最苦、最累的垃圾填埋场,“作为‘雷锋团’出来的战士,就是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担任灌南县花园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副场长的朱言春,是同事眼中的“故障克星”。“朱场长负责对场内机械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全县48个垃圾压缩站点每遇故障,他总是随叫随到,平均每年排除各类故障400余起,节约维修成本100余万元。”灌南县花园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党支部书记朱健波说,“他还自行研制出十多种机修工具,大大提高了小型机具拆装效率,我们都很佩服他。”
垃圾填埋场每年收运垃圾21万吨,处理垃圾渗滤液8万吨,为保证垃圾日产日清,朱言春坚持吃住在场里。他无数次在垃圾堆中推车爬坑,无数次趴在雨地里、污沟边、下水道口,站在暴风雨里巡逻值班,默默无闻地战斗在工作第一线。
台风“利奇马”来临的那个晚上,下了一场特大暴雨,本来不值班在家休息的朱言春赶回场里,跳进齐腰深的淤堵排污沟,4次憋气下潜把恶臭的垃圾拽出来,保障了垃圾处理场安全运行。事后才发现自己的脚底深深地插了一块玻璃碎片,血流不止。有人问他,你用握过钢枪的手去掏垃圾,不觉得委屈吗?他憨厚地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就是雷锋精神,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感到很幸福了。”
“雷锋精神是一盏不灭的灯,一直照亮我前行的路,我永远是雷锋精神的追光者。不管到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忘记我是雷锋团的人,是雷锋的传人。”朱言春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2013年,朱言春召集雷锋团灌南籍50名退役军人,牵头成立“螺丝钉志愿者服务中心”雷锋服务中队,也是省内唯一在雷锋团服役退伍的雷锋精神种子团队。他热心关注抗战老兵、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近年来带领中队捐款捐物数十万元,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学雷锋做好事500多起。“我想把雷锋精神带到咱们灌南大地、港城大地,让雷锋精神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他的带动下,全县成立了52个校园“学雷锋中队”,2800多名青少年成为“学雷锋中队”队员,广泛参与学雷锋活动。
2022年3月,朱言春被选派到灌南县堆沟港镇新北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机关又回到农村,亲朋好友不理解,妻子更是“苦恼”:好不容易盼到你回来,却又要驻村,2个正在上学的孩子怎么办?“虽然家里有困难,但乡村振兴更需要我们,我们能克服这点困难。”朱言春耐心解释,妻子含泪默默地为他收拾衣物。
此后,朱言春一头扎进灌南县最偏远的新北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挥养殖产业优势,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朱书记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乡村治理中带入自己的军人作风,做事雷厉风行,带动了同事们的工作状态,大家更有干劲了。”灌南县堆沟港镇新北村党总支书记吴继尚说。
作为一颗雷锋精神的种子,朱言春的努力已然在开花结果,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我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是没有忘记党的培养和教育。我将脚踏实地,秉承初心使命,乡村振兴路上再‘冲锋’,让当地百姓生活越来越幸福。”朱言春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