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列装载着50车书籍的国际货运班列,从位于连云港的中哈物流基地顺利发出。这些货物通过货轮从韩国运抵连云港,再通过中欧班列一路向西,奔赴乌兹别克斯坦,这也是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首次开行书籍国际专列。
2017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的重要指示。一列列火车疾驰,给中亚和欧洲送去了浙江的窗帘、山东的轮胎、广州的空调、日韩的汽车零配件,运来乌兹别克斯坦的钾肥、棉纱,哈萨克斯坦的铬铁合金……东西双向的货物运输,在这条联通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物流通道上往来不息。
“在共建‘一带一路’大局中,连云港拥有优越的区位资源禀赋、良好的先行先试基础,更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光荣使命和殷殷嘱托。”连云港市委书记马士光说,“连云港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宽视野、更高标杆建设东西双向开放门户、‘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加强陆海联动,打造‘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努力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汽笛长鸣,中欧班列破空而来驶向远方
1992年12月1日,长长的汽笛声划破长空,“东风1808”号首列国际集装箱专列从连云港新建的集装箱码头火车站一路西行,开始了全长1万余公里的旅程。这是全国首列国际货运班列,拉开了新亚欧大陆桥正式运营的序幕。
连云港是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国家战略要冲”。1992年起,连云港就确立了新亚欧大陆桥东方起点的地位,形成了很好的中亚集装箱过境班列运行态势,当年,经过新亚欧大陆桥运输的货物中,有60%从连云港过境。
“新亚欧大陆桥1990年9月全线贯通后,如何形成现实的运输物流?市里很重视大陆桥运输工作,成立大陆桥运输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口岸单位,特别是外运单位具体实施大陆桥运输组织工作,赴国外考察调研能够发到中亚、欧洲的货源情况。”回忆当年班列开通情况,连云港市口岸办二级调研员崔万平说。
除了货源,铁路运输的组织管理方式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1991年,我国7部委共同出台了《关于亚欧大陆桥国际集装箱过境运输管理试行办法》,“这个文件,是我们连云港着手起草的,获得了国家认可。”崔万平说。
但首列过后,直至1994年,连云港才发出第二列班列。“大陆桥刚刚开通时,知名度不高,加上协调不顺畅、货源少,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乏人问津。”时任连云港市口岸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胡宝明回忆,“那时候有货才申请班列,沿途铁路硬件条件参差不齐,组织运营能力比较差,班列通关效率低下,严重影响连云港港国际铁海联运业务的竞争力。”
1997年,铁道部开通了连云港至阿拉山口集装箱运输过境“五定”班列,使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4131公里的实际运行时间由原来的15天缩短到5天左右。随着政府对大陆桥支持力度加大,一系列优惠政策使该线路班列的运费较同行下降20%。2006年11月26日起,铁道部又推出运输的“新产品”——连云港至阿拉山口直达快运班列,中国段实际运行时间再次缩短到4天半。“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新亚欧大陆桥运输的发展,加上市场培育有了一定基础,班列知名度逐步提升,货量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胡宝明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航运业遭受严重打击,部分进出口贸易货主选择通过陆桥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崔万平说,短短4年内,新亚欧大陆桥的年运输量由最初的3万多标箱上升至10多万标箱。
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让连云港的这条物流通道日益通畅,以此为媒,连云港对外开放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与世界的联系也愈发密切。
争做“标杆和示范” 打造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
在国家共建“一带一路”规划布局中,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和陆海交汇枢纽,重点规划建设中哈物流中转基地和上合组织出海基地。
数据显示,中哈物流基地自2014年7月正式运营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完成货物进出库量3190万吨,集装箱空、重箱进出场量183.6万标箱,装卸火车21.42万车。如今,哈萨克斯坦过境中国进口的日用消费品,出口的矿产品、粮食等优势贸易商品,80%以上通过连云港口岸集散分拨。
中哈物流基地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落地的首个实体项目,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领导人四次见证中哈物流基地的签约及启用仪式。
如今,中哈物流基地已经实现智能化调度、可视化生产、无人化作业、船站车直通,成为海关多式联运监管中心,逐渐成为中亚五国过境运输、仓储物流、往来贸易的国际经济平台。
物流是经济的血脉。为保证这条黄金通道的畅通无阻,中哈基地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首创推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口岸“一站式”订舱、国际集装箱集拼出口业务“先报后装”等18项新模式,提高了全程物流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其中,国际班列‘船车直取’零等待模式,使中转作业时间节约75%,企业转运、仓储、装卸等费用节约60%;中欧班列‘保税+出口’货物混拼,有效解决了凑整发运的等待时间。多式联运‘一站式’监管服务模式,实现了海关、铁路、场站等系统的数据资源共享。”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左学梅说。
在与中哈物流基地相距不远的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推动下,“公铁河海”多式联运物流运输体系基本建成,“港航路园”实现无缝对接,上合组织出海基地服务功能日益完善。“自成立以来至今年8月底,上合物流园累计完成物流量2.23亿吨,物流业企业营收145亿元。”上合物流园管委会对外合作部部长杨艳说。
“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与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实现业务联动、人员互派、信息联动、资源共享,共同构成了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上的物流‘双枢纽’,我们将强化政策扶持,加快‘两基地一班列’提档升级,不断提升‘标杆和示范’项目成效。”连云港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韦怀余说。
连云港港是江苏最大的海港,形成“一体两翼、一港四区”组合大港格局,拥有30万吨级深水航道和码头,万吨级泊位达85个,开通近远洋航线86条,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千个港口开展贸易运输往来。2022年,港口吞吐量超3亿吨、集装箱运量557万标箱。以连云港港为出海口、以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和“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为中转平台、以班轮航线和中欧班列为运输载体的全程物流实现无缝衔接,港、航、路、园的陆海联运全程物流合作体系基本形成。
连云港港将充分发挥连云港区位以及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优势,利用“海上快船+陆上快线”打造连云港特色班列产品,重点推进日韩、东南亚以及国内沿海地区—连云港—中西亚、欧洲的双向海铁联运特色线路。打造连云港至中亚五国,连云港至蒙古、中吉乌,连云港至土耳其,连云港至波兰、德国的铁海快线大通道。
“连云港将拓展提升通道出海口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连云港港口航道、码头、集疏运体系,做强‘海河江、铁公水’多式联运品牌。积极探索形成国际班列通关、作业数据以及国内陆桥沿线各地业务层面数据交互机制,推动通道国内段重点口岸实现信息共享共用,合力推进新亚欧陆海通道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一带一路’标杆和示范项目。”连云港市市长邢正军说。
夯实产业基础,建设高质量“强支点”
走进位于徐圩新区的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盛虹可降解材料项目建设现场,施工车辆往来穿梭,挖掘机、桩机、铲车等大型机械设备正在各个点位上紧张有序作业。项目建设的滚滚热潮与高速运转的机器轰鸣声,交织成一幅热火朝天的画卷。
自今年6月开工以来,项目进展一天一个样。这是盛虹石化围绕“百万吨EVA”“百万吨丙烯腈”“百万吨可降解材料”三大重点项目,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的一张关键拼图。“目前,围绕核心重大项目,我们已经塑造了多个全国第一、世界第一,包括全球最大的光伏级EVA、全国最大的丙烯腈及MMA产业基地。”盛虹石化产业集团总裁白玮说。
徐圩新区是全国一流的化工园区,也是充满前景的创新高地。目前连云港石化基地在产业布局上,构建了生产装置互通、上下游原料产品互供、产业链互联的完整产业体系,龙头项目的各种基础原料在基地内部得到了充分利用,基础原料就地转化率达70%以上,产业关联度85%以上。徐圩新区已形成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化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大石化产业集群,共引进重大产业项目38个,总投资约5000亿元。今年上半年,徐圩新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843.4亿元,同比增长158.1%。
连云港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崛起制造强省的沿海增长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强主导产业链条,推动石化产业基地加速崛起,构建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持续巩固新医药产业地标,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医药创新中心。着力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显著提升高性能碳纤维、硅材料、化工新材料产业规模品质、拓展应用领域;强化核电、风能、光伏等清洁能源保障能力,打造更加绿色稳定高效的新能源基地。奋力建好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壮大海洋经济、崛起海洋强市。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连云港持续推动产业能级跃升,不断夯实产业基础。
累计获批上市1类新药19个,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在行业内形成“中国医药创新看江苏、江苏医药创新看连云港”共识;全球最长123米风电叶片、全球最大旋筒风帆在中复连众成功下线;全球首台套智能船用装卸臂完成首船作业,填补国内外行业空白;全国装船容量、推进功率最大纯电动拖轮建造全面铺开……
连云港的“三新一高”支柱产业在科技创新加持下,生机活力不断迸发,产业集聚效应愈加明显。投资138亿元的嘉澳环保生物质化工新材料项目、投资107亿元的立达集团生物制剂及新能源项目、投资223亿元的卫星化学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项目……一个个大项目接连落地,为城市发展蓄能。截至今年8月底,连云港全市经营主体约74万户,规上工业企业1345户,上市公司13家。
做优平台,丝路“朋友圈”不断壮大
共建“一带一路”是篇纵横捭阖的大文章,连云港注重抓好开放平台构建、充分发挥各类平台功能,更好起到拓展合作领域、推动事项落地、汇聚优质资源的作用。
自贸试验区,是国家对外开放的最高平台。连云港坚定不移深化制度创新,围绕现有基础、主导产业、特色优势和企业需求,发挥专业力量、系统推动创新,努力将堵点、难点、痛点变成能复制、可推广的亮点。
作为江苏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中唯一拥有海港的片区,在打造国际班列品牌、促进贸易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连云港片区立足特色,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累计形成独具连云港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153项,其中“海事政务闭环”获国务院复制推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打造便捷物流渠道相关工作经验、强化“三通”互联 打造“一带一路”标杆示范等2项被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刊发推广,2项获海关总署备案认可,2项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制度创新推荐案例,3项入选全省“十佳制度创新成果”,36项全省复制推广,有效引领更深层次改革探索。
今年前8个月,连云港口岸出口车辆21.5万台,同比增长73.29%。作为全国排名第三的滚装汽车码头,连云港港出口航线遍布欧洲、东南亚、南美洲和中东地区。连云港港正紧扣大陆桥走廊起点、国际枢纽海港等战略定位,放大“一带一路”海陆交汇枢纽优势,积极打造“区域性滚装件杂货进出口集散中心”。沿着中欧班列跑出的黄金物流通道,连云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朋友圈”。2022年,连云港外贸进出口额161亿美元(进口101亿美元、出口6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
不局限于经贸领域,连云港还高标准打造丝路物博会、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等平台载体,努力拓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地区)在经贸、产业、教育、人文等各领域的务实合作。
不久前,第八届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落下帷幕。这场为期3天的盛会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物流、投资、贸易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家企业参展,携手共建国际物流新通道。
在新征程上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连云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牢记总书记重要指示,提高站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定位,有力担负“一带一路”重要支点、中亚和我国中西部地区最便捷出海口使命;充分立足区位,有力发挥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长三角北翼强港、沟通中亚—环太平洋地区枢纽节点等优势,坚持对标一流、务实主动,高效集聚配置优质资源,着力建强枢纽通道、做实支撑保障,彰显合作成效、探索经验范式,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更好展现连云港的担当作为。
“连云港将在全省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大局中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支点、东西双向开放门户,更加紧密地联结亚欧大陆与环太平洋地区,持续深化跨国界、跨行业、多元化合作,携手共创更加开放繁荣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马士光说。
撰稿:吉凤竹
供图:连云港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