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社交机器人能诗会画会唱歌,大咖汇聚:AI人机交互将会走多远
2019/05/26 17:31  新华报业网  沈峥嵘 蔡姝雯  

  交汇点讯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环境悄然变幻:5G的起步为AI的应用普及提供了无限可能,AI产业化正在成型。未来人工智能走向何方,从机器智能到社交智能,语言智能能否进入智能产业的核心?5月25、26日,GAITC 2019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在南京举行,汇聚17位国内外院士大咖,进行了围绕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应用、伦理的思想大碰撞。

  

  沈向洋:

  微软小冰的绘画创作能力已开放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ACM∕IEEE Fellow沈向洋依然是三句话不离“小冰”,他以微软小冰最新近况,介绍了微软在人工智能方面最新进展,也以此引发与会者关于人工智能“智商”与“情商”结合推进的思考。

  

  沈向洋表示,微软的人工智能小冰,是全球第一个以培养情商为目标的人工智能系统,他说,“从2014年在中国发布以来,小冰成为了首个被普遍部署的聊天机器人,小冰被设计成了一个 18岁少女的形象,拥有极强的语言能力、视觉感知能力以及180多项技能。目前,小冰在全球拥有超过1亿个用户,与用户间的对话超过300亿回合,而且是第一个给人类打电话的聊天机器人,目前已给人类打了超过100万次的电话。在过去几年中,小冰通过一系列技术迭代不断改进,她还成为电台、电视台的主持人,主持了60多档节目。小冰还可以画画、跳舞,还可以写歌、做诗。”

  

  小冰已经如此厉害,但是在微软团队科学家的技术创新下,小冰依然不断突破她的“人设”。思维敏捷、语速飞快的沈向洋在身后的大屏幕上向听众展示了一个二维码,说,“大家可以快速扫码关注,10秒后结束”,记者和台下的听众一起,快速扫码。这是“少女画家小冰”的创作小程序,为用户提供的交互行为是“委托小冰为你创作一幅画”,记者输入“诗酒趁年华”,经过3分钟后,小冰为记者独立完成一幅印象派风格的油画。

  

  沈向洋解释说“少女画家小冰”名叫“夏语冰”,取意“夏虫不可语冰”,夏语冰同学真实身份是微软小冰,一个 18 岁少女人设的人工智能。只花了 22 个月,就学习完了人类艺术历史上 400年236 位画家的画作,现在夏语冰在接收到文本或其他创作源刺激后,可以独立完成原创的绘画作品。今年 5 月,并非中央美术学院正式在读研究生的小冰,参加了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与其他沉浸在艺术世界数十年的同学一起展览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小冰的绘画作品不是随机的画面生产,也不是按照现有的照片或者图片进行风格迁移或者滤镜处理,它与市面上常见的绘画模式不同,是“完全原创”地绘画。

  

  “输入激发源——创作三分钟——画作交付”三步骤,在接收到人类给出的命题后,小冰会独立思考创作。而小冰是如何思考的,如何选择流派、颜色和笔触作画?沈向洋没有解释。而记者获悉,目前,微软小冰给中国服装企业提供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纺织面料设计平台,该平台能够设计十余种主流风格,并实现按需创作。这样的机器人学习和创造能力以及智能化商业空间,带给与会者头脑风暴与深度启迪。

  尖峰对话:

  语言智能赋能AI产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论坛现场,背景大屏上“搜狗同传”一直实时进行着同声传译,全程吸引观众的目光——大家在感叹“同传要失业”的同时,也会因为发现“AI”被翻译成了“爱”等小BUG而发出理解的微笑。显然,机器还未做到百分百完美。

  聊天机器人,语音助手,智能客服,智能音箱……社交机器人多大程度上可以自如地和人进行对话?语言智能能不能进入智能产业的中心?自然语言对话的挑战在什么地方,突破的技术重点又是什么?在随后的尖峰论坛上,搜狗首席执行官王小川、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监、IEEE Fellow李航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李航认为,机器达到和人同等的对话能力还非常困难。他说,人的自然语言理解,整个大脑都在参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人类尚不清楚人脑的语言理解机制,比如语言理解的多义性、多样性问题,虽然迄今有很多研究,但仍然没有根本解决。所以,用机器完整模拟人的语言理解还非常困难,但是在特定领域和场景下,和人一样进行自然语言对话的社交机器人,我们已经看到。他认为,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扩展,以更低的开发成本覆盖更多的领域和场景。

  

  “目前人工智能的很多红利还没有释放,未来的AI新应用还有很多突破的机会,比如教育、娱乐等产业。”李航认为,机会与挑战并存,近年来,深度学习被成功应用到包括对话在内的自然语言处理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深度学习已成为自然语言处理的强大工具。语言和知识,既可以由符号表征,又可以由神经表征,如何将符号处理和深度学习结合,应该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怎样让人机交互更自然,提高信息获取效率,是我们的任务。”王小川说。他用搜狗在AI领域的探索为例:生活中存在大量图片、语音中需要翻译的内容,使得用传统的翻译软件效率低下,搜狗翻译不断革新,除了文本翻译,目前还具备语音翻译、对话翻译、拍照翻译等多种形式。而翻译技术不断创新的背后,是搜狗以语言为核心的自然交互和知识计算的AI理念。

  知识计算板块,搜狗从翻译、问答、对话三个方面发力,王小川说,感知是处理语音、图像,认知则是处理翻译、问答和对话,目前,机器已能够独立完成对语言的认知,“今后,我们希望让搜索升级为问答,输入法走向对话,让表达和信息获取变得更简单。”

  

  温德尔瓦拉赫:

  让机器人明辨是非,AI未来的道德走向

  “当车祸无法避免时,自动驾驶汽车该如何取舍,是优先保护马路上的行人,还是优先保护车内人员?”耶鲁大学技术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黑斯廷斯中心高级顾问温德尔瓦拉赫(Wendell Wallach),在主题演讲中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生活在技术发展超乎寻常的年代,新技术带给人类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令人惊叹也令人畏惧。“技术进入驾驶座,成为人类命运的决定因素,如果系统失灵,谁将承担责任?自动驾驶只是触及到技术伦理与道德的冰山一角。”瓦拉赫说,家庭机器人、自动金融系统等已经能够影响人类的生活,并将产生难以预料的伦理后果,人类应该尽快有所行动,让伦理和科技的发展同时进行。

  他反复提及隐私、责任、偏见、公平和透明度等词语,认为提高人工智能的透明度应当摆在第一位,“人工智能如同黑盒子一般,我们当务之急是尽可能地去了解它。”而随着机器习得类人的语言能力,它们也容易习得某些人类的偏见,这种偏见若被放大,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瓦拉赫提出对AI的国际监督,“我们是否应该将决策权交给机器?如何制订机器人的道德准则?我们成立了国际AI治理大会,列出42个不同的原则清单。”他探讨建构一种人工道德智能体,让AI具有基本的道德敏感性,并逐步使AI具备道德决策能力。他还提出用一种审慎监管的方式——设置一条“红线”,在保障大众利益的前提下,为科技留出发展空间,并用这种方式使公众了解人工智能伦理的边界。

  瓦拉赫认为,全世界人工智能伦理的发展尚属起步阶段,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有更大的责任参与到人工智能伦理国际机制的建构当中,因此他在探索建立人工智能全球网络时,很早就开始考虑中国的加入。

  交汇点记者 沈峥嵘 蔡姝雯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