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5G技术实时监控、分析养蟹塘里的水质变化,因“水”制宜,农技专家点对点提供养蟹指导;食用油在食用过程中,有没有发生酸败,通过检测产品的颜色变化可以轻松判断;播种机的贴地播种技术,可以实现精准控量播种,提高出苗率和亩产……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让农业生产的全流程变得愈加高效、智能。11月8日,第四届江苏省科协青年会员创新创业大赛首场决赛——农业科技领域的比拼在南京进行。技术成果、创新理念、创业目标源自“田间地头”又有效应用在“田间地头”是本场比赛的一大看点。
创新项目被市场认可 本科生理性对待创业不盲目
在首场农业科技领域的赛场上,扬州大学大三学生袁微,代表“双轴深耕匀混智能化贴地播种复式作业机”团队参加本场比赛创新组路演、答辩。场下还有些腼腆的小姑娘在赛场上非常自信,面对评委抛出的各种问题,应答如流。
袁微说,“作业机”可以“一机九用”,一次解决施基肥、旋耕灭茬、播种、开排水沟等9道工序。不仅如此,“作业机”还可以有效提高种子的出苗率,从而实现增产。她告诉记者,设计“作业机”的灵感和技术“秘籍”均来自“田头”,目前已经制作完成正在试用的样机“工作表现”都挺不错,项目也已经与三家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
尽管创新成果被市场认可,袁微和伙伴们仍然谨慎地对待“创业”这件事。她告诉记者,创新需要积累,创业更需要积累,未来,她选择继续读书,进一步加深自己的专业知识。
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创业路上不断尝试找“短板”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的创新团队,凭借绛引珠——一种食用油新鲜度的检测产品,一举拿下首场决赛创新组一等奖。
绛引珠的创新灵感源于生活。食用油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一但出现油脂酸败,就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的创新团队,利用食用油酸败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现象研发了一款检测产品——绛引珠。绛引珠可以通过色素的颜色变化,主动指示油的酸败程度。目前,团队已拥有受理第一发明人专利3项。
“把所学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去。” 绛引珠项目联系人杨子懿说,从发现市场中的技术空白,到研发,再到推广、融资等,他们都做了详细方案。在创业路上找“短板”,杨子懿和团队成员把绛引珠项目当作是一个小小的创业尝试。
新技术“打包”应用 蟹农养螃蟹即将“有据可查”
如何根据水质,科学养螃蟹?在互联网行业工作多年,许科奎带着团队创业项目“基于5G的智慧绿色水产运营支撑系统”站上了赛场。
许科奎说,这一项目的“灵感”源自螃蟹养殖户遇到的实际问题,“水质不好影响螃蟹质量、产量”。基于5G的智慧绿色水产运营支撑系统采用5G、大数据、物联网、自动化控制及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一体化智能水产运营支撑方案,为养殖个体及企业提供水质监测设备与监测分析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河蟹养殖过程中水质监测的养殖环境数据。
根据项目进展,明年下半年、最迟后年,这一系统将在南京地区率先应用。届时,不仅将提升螃蟹养殖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为规模化养殖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效率。不仅如此,项目也在积极对接农技指导专家,提供点对点的有效技术指导。许科奎透露,投用后,这一系统的实际价格只占蟹农收入的二十五分之一。
加个油、鼓把劲 帮助创新创业“好项目”落地成长
第四届江苏省科协青年会员创新创业大赛,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主题为“激发热情、创新争先”。大赛采取“会展赛商于一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连接全省各地双创平台资源。大赛接受省科协所属各级学会、高校科协、企业科协年龄不超过45周岁的会员参赛。本届大赛开展信息技术、工程制造、生命科学、农业科技、食品科学五个领域的决赛,参赛选手分为创新组和创业组,以现场路演、答辩的形式展开比拼。
“参赛项目的落地性很强。”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秋辉作为首场决赛的评委之一,在点评中指出,“参赛项目符合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也体现出了江苏农业的创新性。”
据悉,大赛组委会将结合大赛各阶段进程,为参赛团队提供专业培训、辅导、咨询和渠道对接等服务;举办优秀项目展暨推介会,向相关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投资机构推荐项目,推动优质项目落地孵化。此外,还将加强项目追踪和后续服务能力,为有潜力有前景的项目提供科技服务,完善、优化技术转化方式,保障项目良性健康发展。
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