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魅力滨江。滕宏飞摄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是回答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生动样本之一。本报为此专门开展“长江潮看今朝”调研采访全媒体行动,记者分赴江苏沿江8市开展深入调研,并于今日起推出专栏系列报道,在追根溯源中梳理绚烂的长江文脉、丰厚的传统遗产,呈现各地践行“两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为读者打开一幅江苏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全景式画卷。
一水横陈开新景,万顷风华醉金陵。
浩荡碧水滚滚流,江上船只穿梭,两岸高楼林立;蓝天白云下,江畔湿地公园郁郁葱葱,江豚不时跃出水面撒欢……“母亲河”长江从青藏高原奔涌而下,与江苏相遇的第一站,便是古都南京。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历史上,南京城市文明的诞生与演化、城市气质的孕育与涵养,都与长江有着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如今,伴随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推进,拥抱时代,长江更“潮”,一幅动人的“长江盛景图”正在南京徐徐展开。
与古为新——
让“共同记忆”回归视线
近百公里的长江南京段,分布着众多历史文化遗存和地标。在这里,水脉与文脉交融,深深嵌入这座城市的发展基因。
夏日,走入鼓楼滨江的“下关火车主题公园”,古朴沧桑的车站依旧,百年前的铁路轮渡栈桥依然耸立江边。身旁,刻满时代印记的绿皮火车被改造成包厢阅读空间;岸边的国学空间里,研学活动与读书会一场接着一场……一帧帧活化的历史场景,让当年老下关的繁华景致一幕幕铺陈开来。
这里是金陵繁盛的开埠之地,也是百年近代工业的发源之地。沿江而行,一栋栋历史遗存分散江边,串珠成链,聚合为一条美丽廊道。近年来,南京陆续改造出新了潮水位站、中山码头、招商局旧址、和记洋行等历史遗存,进一步彰显了人文底蕴。
欣欣向荣的滨江岸线为南京的长江文化注入新时代的内涵,同时让“百年商埠”有了更多更“潮”的打开方式。
南京长江大桥,一座人人熟悉的地标,融入的是“民族记忆”“家国情感”。桥下,清澈的金川河入江口处,圆形景观桥“映虹桥”上游人如织。上桥如置身于滔滔江水之上,下桥能感受江水淌过指尖的微凉。用全新的视角解锁南京长江大桥,映虹桥去年5月刚一落成,便成为网红打卡地。
“近10年来,我们累计投资约20亿元用于岸线环境综合整治,拆除港口码头等生产性码头22个。”南京市下关滨江商务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吴更新告诉记者,下关滨江全面提升亲水体验后,一下子改变了南京“江不见城、城不见江”的局面。
让陈列在长江沿线的文化遗产活起来,南京用“微改造”方式推动历史街区活力再现,让文物说话,让古迹发声,让历史开讲。
雨后的幕燕滨江风貌区达摩古洞景区,不仅有郁郁葱葱的帐篷露营地,拾级而上,更能一路观看“百态达摩”石窟、“一苇渡”沉浸式光影秀。相传,1000多年前的达摩从此处“一苇渡江”。如今,历史故事有了更新颖时尚的表达,利用全景投影+音频技术,交互体验让置身石窟中的游客仿佛化身为一尾游弋于长江中的鱼儿。
“当年这里曾是一个采石场,我们在改造时特意保留了原先的山石肌理,凹凸起伏的石块就成了‘光影艺术’的天然幕布,上演精彩的历史故事。”南京幕燕公司达摩古洞景区负责人韩佳介绍。
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历史上多次成为长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中心,既是文学、艺术、科技兴盛的“天下文枢”,也是长江文化沟通中外、连接世界的重要枢纽,文化底蕴独特、深厚。
参与长江流域“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推进海丝遗址修缮等保护项目、越城遗址等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争取规划建设中国长江文化博览馆……深厚的长江文化历史资源,正成为南京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丰厚家底。
与绿为伴——
让“江畔绿宝石”闪闪发光
俯瞰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一座生机勃勃的绿岛映入眼帘。
近年来,随着南京按下长江大保护“快进键”,新济洲也从一个屡遭洪水侵袭的江中小岛变身“江畔绿宝石”“生态大宝库”——监测到的维管束植物,由2016年的354种增加到今年5月的584种。监测到的鸟类品种从2016年的103种,到今年已达221种。
“在今年的一次鸟类调查中,我们惊喜地发现,栖息在这里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脸鸭已经增长至上万只!”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团队成员陈圣说。
候鸟是检验生态的“晴雨表”,栖息在这片湿地的成千上万只候鸟,是对此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佳肯定。
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南京全面推进长江及其流域环境提升,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留足生态空间。
夏日江南,佳木繁荫。走进长江之畔的南京梅钢,由钢铁主题馆、钢铁邮票馆、钢铁雕塑花园等组成的钢铁博物馆,刚刚落成迎客。梅钢如今是宝钢股份四大精品钢材制造基地之一。眼前虽然高塔耸立,但一眼望去没有烟尘弥漫,只有绿意葱茏,既是“硬核”的工业基地,也是人文旅游打卡的热门景点。
就在不久前,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文旅项目梅钢工业文化旅游区“滨江工业生态走廊”列车观光线正式开放。游客们可以坐着小火车穿越生产厂区,一路从梅钢站到长江下游三大名矶之一的三山矶,在长江岸边领略现代化工业码头的绿色与智慧以及长江的神奇与壮美。
江中小岛江心洲上,有一座南京长江江豚科教中心。5月中旬,该中心组织的一次骑行活动中,大家远眺江面,发现有片浪花不停翻滚,一个圆圆的小黑点忽上忽下,有人惊喜地大喊:“瞧!江豚!”
近年来,志愿者和市民常常能见到“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景象,三三两两的江豚结伴而行,时而翻腾,时而跃起。“在长江边观赏江豚”成为南京市民文化休闲生活中的又一新选择,江豚观测点和科教基地成为家长们“遛娃”的好地方。
生态理念,落地生根,化作一江清水、两岸碧绿。走进江心洲生态科技岛上的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这里汇聚了一批科学家、智囊团等“最强大脑”以及海内外优势环保资源,面对破解污水治理、生态安全等问题进行技术攻关。江岛之上,创新中心贡献的各项成果正全方位应用于“长江大保护”的各项工程中。
与时偕行——
让“长江+”文章更加豪迈
从“跨江发展”到“拥江发展”,南京拉开了城市发展的“骨架”,让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了更多的着墨敷彩之处。
久久为功,加强科学规划布局。南京启动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长江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纲要,按照“点线面”结合原则,加快构建多层次国家文化公园功能体系。以幕燕滨江风光带、长江大桥、下关大马路、渡江胜利纪念馆、浦口火车站、龙江船厂、鱼嘴、新济洲等为关键“点”,争取建设南京(中国)长江文化博物馆;以长江南京段97公里城市主轴、魅力江岸,八卦洲大桥至大胜关大桥35公里为中心“线”;条块结合、统筹联动、共建共享,推动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产业融合的“面”。“点线面”有机结合,加快构建多层次国家文化公园功能体系。
长江,为百姓美好生活赋予了更多想象力——
登上“长江传奇”号游轮欣赏两岸移步换景的风光,来热气腾腾的五马渡汽车后备厢文化市集点上一杯奶茶,在河西鱼嘴公园与恋人挽手看夕阳西下……丰厚的文旅资源和记忆散发着长江文化特有的韵味,南京相继打造了一批具有长江文化特征的新体验项目和消费新场景,让更多市民和游客领略新时代的“春江花月夜”。
在“数字长江”元宇宙博物馆里戴上VR头盔“飞越长江”,进入“一苇渡”石窟光影艺术馆沉浸式感受长江文化……借力数字化手段等高科技,南京推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江苏段)南京示范平台、“数字长江”五马渡元宇宙博物馆,积极探索数字长江文化传播和IP运营发展新模式。
4月,“长江潮音乐节”在江北新区扬子江生态公园定山城市客厅开唱;5月,“长江民乐汇”在南京国际青年文化公园奏响。长江文化国际论坛、国际性文化艺术“双年展”、国际雕塑艺术邀请展等活动此起彼伏,推动长江文化深入人心、走向世界。
600年前,浩大的郑和船队从这里启航,浩瀚的大江贡献了中国与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许多经典案例。如今,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在风雨兼程和大浪淘沙中千锤百炼的南京长江文化的内核,更是指向开放包容、与时俱进,而又生机勃勃、创意万千。
长江文化建设如何出彩出新,向纵深推进?加强长江文化遗存保护、展示和转化利用,以数字“赋能”,打造“数智长江”发展新高地,加强长江沿线城市的规划协同……南京正着力“深描”新时代长江美丽图景。
“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将以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为主线,带动沿线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建设,努力打造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核心示范区,成为全流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中的璀璨明珠。”南京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说。
专家点评
在传承发展中彰显
长江文化独特贡献
贺云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从整个长江流域而言,拥有中华文明的古都地位,或者说起到文化中心作用的城市,只有南京。南京有基础、有条件在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打造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长江文化品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星欣 陈雨薇 高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