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记者 宦宇飞 张艳 通讯员 杨明)新红船造型外观、左琴右书的阅读空间、飞燕归巢的吊灯……走进南京市玄武区梅园新村34号,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座位于梅园新村纪念馆旁的老房子,在6月30日完成改造,成为梅园新村百姓家门口的公共文化客厅——梅好生活空间,南京市玄武区组织部和梅园新村街道共同打造的这一空间,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画出点睛之笔。
梅好生活空间依据“好身体、好人缘、好手艺、好灵感、好情怀、好修养”等美好生活元素,设置了健康梅园、梅好客厅、邻里厨房、健行梅园、红梅礼堂、梅好车间、韶音馆七大空间,将成为社区居民丰富文化生活的“网红地标”。
近年来,玄武区在“党建+”强力引领之下,致力于将社区变为文化乐园,截至去年年底,全区59个社区全部打造完成了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500平方米,各街道文化站每周开放不少于56小时,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周开放不少于40小时,给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文娱休闲空间。
饭香袅袅 烟火气让社区服务更有温度
走进梅好客厅,记者看到,两侧的木制墙围宛若双手环抱着众人、墙上的字画《咏梅》切合着梅园主题、燕归巢的吊灯温暖柔和……客厅边上的邻里厨房,专业厨具设备一应俱全,干净整洁的空间让人舒心。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兼具了餐饮、演艺、会议等功能,为居民提供有温度的社区服务。“我们会结合传统节日,为居民提供一些聚会的新方式,邀请大家共同动手做出馆子味,在拉进邻里关系的同时也为梅好生活空间增添一些‘烟火气’。”据悉,在今年的国庆节,梅园新村街道将会邀请社区居民共同参加,在邻里厨房做出“百家宴”,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此外,梅好生活空间中还拥有定期开展健身、文化行走及手作体验活动的健行梅园,进行电影、影片展播的红梅礼堂,以及定期举行义务体检及健康讲座的健康梅园,为百姓提供对口、对味、有温度的服务。
虽刚刚升级完成,已有不少“心急”的居民走进这里参观,他们告诉记者:“有了这么宽敞明亮的活动室,希望能够多举办一些有意思的活动,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有趣。”
书香漫漫 多样活动提升文化服务魅力
沿着铁制楼梯走上二楼,映入眼前的是梅好生活空间中最大的综合活动空间——韶音馆。走进馆中,窗明几净,茅草屋顶和稻草泥涂料的墙面颇具中华传统文化韵味,随处可见的人性化设计如同居民家中的书房一般,散发着温馨与新意。
“韶音馆是一个综合性文化空间,这里的书房拥有着600余册典藏书籍,为社区居民阅读提供了方便。”相关负责人介绍到,后期还将继续购置更加丰富的书籍,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努力为居民打造出一个“全民阅读”文化空间。
为了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街道和社区还引入了文化社群为社区居民开展活动。“目前有十几家文化社群会在我们这里举办活动,长期合作的有六家。”负责人告诉记者。据悉,这些文化社群每周在梅好生活空间举办2至4场公益读书会、DIY手作等沙龙活动。而除了社群自发开展的活动,接下来街道和社区还会通过政府引入等方式,邀请专业表演团队来到梅好生活空间进行演出,为居民提供更加高品质的群众文化活动。
在梅好生活空间,记者看到众多高科技系统的引入也让梅园的文化活动开展更加便利。包括铁艺门在内的7处公共空间都配备了手机APP智能门禁,可以实现社群自主使用和管理。据悉,后期梅好生活空间还将开通线上预约系统,文化社群和居民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线上预约空间,来开展相关文化活动。
信仰守护 打造基层党建红色家园
因为位于梅园新村纪念馆旁,这里七大空间之一的小红梅信仰生活空间也是玄武开展党建学习的重要阵地。记者在现场看到,“小红梅”外观如同一艘乘风破浪的红船,推门而入,显示屏上“海棠依旧”四个大字异常醒目,沿着地面上代表长征路线的光纤,便可走进小红梅。
据了解,作为一个面向大众打造的信仰生活空间,小红梅打造的初衷是将马克思主义融入生活,让更多的人来到小红梅后感受到一种信仰的回归。现在,这里作为标准化、品质化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一次次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党日活动,一场场有理论有趣味又直抵人心的党课“大餐”,将这里打造成梅园新村社区中的一座温馨的“红色家园”。
玄武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区文化和旅游局同团区委支持梅园新村街道开展了两场“梅好生活”主题街区嘉年华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凝聚了街区居民和大量游客。此次区委组织部和梅园新村街道对“梅好生活空间”的改造升级,更是为公共文化服务搭建了优质的“党建+文旅”平台。而接下来,他们也将继续推进各项工作,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提升街道、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团队业务水平,同时进一步挖掘社会资源,创作更多精品文化项目,以文化建设丰富城市内涵、以文化服务提升生活品质,为居民精心烹调一道道可口的“文化大餐”,将玄武的这张文化名片打造得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