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市公安交管部门在市区公厕周边设置了可临时停车15分钟的限时停车位,以解决驾驶员“如厕停车难”问题,首批27处共54个已投入使用。此前,南京、苏州等地也曾在医院、菜场、学校等周边设置限时停车位。便民之举,得到广泛好评。
城市道路作为公共资源,如何更精准更有效分配,折射出城市治理的大文章。回应民众诉求,在特定区域划分限时停车位,不仅能精细满足车主等短时停车需求,也有利于规范道路交通秩序。这些有益的探索彰显着便民利民的理念,更体现着精细化管理的绣花功夫。
但也要看到,限时停车位本身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是好不容易“挤”出来的车位,顺畅运行是重要保障。倘若一些车主不能严格遵守时间约定,超时停车现象过多、车辆霸停长期存在,停车位周转效率无疑会降低,车位的便民功能便会大打折扣。就此而言,划定限时停车位是第一步,科学有效管理是重要的“后半篇文章”。
一方面,要加强对限时停车位的日常管理,规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指定管理人员进行常态化管理,发现停放不统一、不整齐的情况及时处理。另一方面,面对停车超时的隐患,还需尽可能增加对车主的提醒方式,提升停车计时的智慧化。此外,还要突出“限时”的特点,对长时间违规停放的车辆采取处罚、拖移等强制措施。
市民中也有一些意见建议同样值得倾听。比如,有市民提出,限时停车位大多设置在白天临时应急的公共区域,但是夜间却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是否造成资源浪费,可否设定夜间收费停车时间;也有市民提出,能否考虑到确有长时间紧急停车需求的实际情况,将超出限时的“罚单”变通为“超额付费”等等。这些建议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设立限时停车位,其设置的初衷是从公众的诉求中来,后续的管理也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考虑实际需求,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限时停车位必将能更好地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