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遵循“上海精神” 打造四个典范
2019/06/16 10:22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激荡,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区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如何展现应有的国际担当?在6月14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从“上海精神”中发掘智慧,从团结合作中获取力量,把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团结互信、安危共担、互利共赢、包容互鉴的典范。这一充满“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为新时代上合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得到了与会各国领导人的呼应和赞赏。

  18年前,上合组织成立伊始,确立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成为上合组织践行始终的“上海精神”。18年来,“上海精神”超越了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认同,展现了超越时代和地域的生命力,推动上合组织成为促进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繁荣的重要建设性力量。当今世界,正面临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尤其需要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坚持将“上海精神”作为本组织核心价值和共同理念,增进政治互信,加大相互支持,扩大利益汇合点,把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团结互信的典范。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是上合组织成立的初心,也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自成立以来,上合组织在安全合作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震慑了地区内外的恐怖势力和极端组织。面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等严峻威胁,上合组织要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不断完善安全合作的法律基础,加强信息共享、联合行动、网络执法,着力提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多措并举打击“三股势力”,扎牢安全篱笆,加强去极端化合作,把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安危共担的典范。

  上合组织成立18年来,在经贸领域取得的成就尤其令人瞩目。上合组织国家的GDP已占全球GDP的20%,“一带一路”倡议使中亚国家成为重要交通枢纽,中亚国家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对接视为重要工作。上合组织要实现为地区各国人民谋福祉,为世界经济发展增动力,应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秉持互利共赢原则,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完善区域经济合作安排,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和发展战略对接,深化经贸、投资、金融、农业等领域合作,把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互利共赢的典范。

  人文合作对深化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和友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合组织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在此交融汇聚,相得益彰。要实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各成员国就要进一步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拉紧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纽带,以更加密切的人文交流合作,促进文化互鉴、民心相通,把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包容互鉴的典范。

  今日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涌现。然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维护安全稳定的正义力量不可战胜,利益交融、合作共赢的发展趋势已成必然,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文明价值观深得民心。只要各成员国凝心聚力,务实笃行,上海合作组织必将拥有更加光明的美好未来!(郭言)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