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北京高院:“闪送”成运输毒品新渠道,零包贩毒成为常态
2019/06/21 17:04  中新网  

  近一年来,北京市各级法院审理的涉毒案件中,毒品犯罪手段更加隐蔽,通过快递、“闪送”等物流渠道运输毒品,出现了许多新毒品、混合毒品,对社会危害极大。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靳学军在6月21日举行的“北京市2019年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做了以上表述。他介绍,2018年,全市三级法院一、二审共审结毒品犯罪案件1127件,同比增长10.9%。

  从案件审判情况来看,北京市毒品犯罪呈现五大特点:

  一是毒品犯罪案件总体上升。大宗毒品犯罪时有出现,涉及的案由主要集中在贩卖运输毒品(77.6%),非法持有毒品(13.1%)和容留他人吸毒罪(9.1%)。

  二是毒品犯罪案件的被告人中再犯、累犯比例较高,以贩养吸、刑满释放后短期内又实施毒品犯罪的再犯情况较为突出。

  三是毒品犯罪手段更加隐蔽。贩毒活动逐渐从“人货合一”转向“人货分离”“钱货分离”的方式。联系方式由电话转向运用微信、QQ等网络通讯工具进行,运输方式也大多通过快递、“闪送”等物流渠道实施。

  四是毒品犯罪链上游团伙化、下游“零包贩毒”成为常态。上游犯罪集团内部组织严密、成员固定、分工明确,下游微量化的零包贩毒越来越突出,不断向各类人群渗透。

  五是涉案毒品的种类更加多元化。出现了许多新型毒品或混合毒品,呈现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及第三代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交织叠加状态,对社会的危害更大。

  靳学军表示,北京市各级法院发挥审判职能,依法惩治毒品犯罪,2018年判决毒品犯罪分子1232人,判处有期徒刑5年以上刑罚的267人,重刑率21.7%,高出其他刑事案件重刑率13个百分点,有力打击和震慑了毒品犯罪分子。

  对于走私大宗贩卖毒品等源头性犯罪和毒枭、职业毒犯、毒品累犯、再犯等主观恶性深的犯罪分子,坚决依法从严惩处。同时,各级法院更加注重从经济上制裁毒品犯罪,剥夺其再犯的经济能力。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